淮安名人
“土气”作家——陈登科
时间:2024-10-08  来源:  字号:[ ]

陈登科(1919-1998),江苏涟水人。现代著名作家。

1938年,陈登科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40年,陈登科参加涟水县抗日游击队。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盐阜大众报》、新华通讯社合肥分社记者,中央文学讲习所学员,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主席,大型文学双月刊《清明》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以及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共八大代表,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人大代表。

1946年,陈登科开始在解放区的报纸上发表散文、报告文学。1948年,他写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杜大嫂》,以白描的手法、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农村妇女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1949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1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此后,又发表了几部描写苏北人民坚持敌后斗争的中长篇小说。从1958年开始,他经常深入淮北农村,写了许多反映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改变家乡面貌的作品。1963年,完成代表作长篇小说《风雷》。“文革”中,被迫搁笔,1976年后重返文坛,写成长篇小说《赤龙与丹凤》。该部小说以19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军阀混战为背景,描写了波澜壮阔的农民斗争。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农村,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很受读者欢迎。他曾被认为是个“土”作家,随着阅历的加深,他的作品不仅土气依存,而且更加厚实,更加深化,更趋成熟。

陈登科著有长篇小说《活人塘》《杜大嫂》《黑姑娘》《雄鹰》《淮河边上的女儿》《移山记》《风雷》《赤龙与丹凤》《破壁记》(合作)《顾祝同外传》《三舍本传》(第1部);短篇小说集《百岁图》;散文集《坎坷集》《俯仰集》;电影文学剧本《柳湖新颂》《卧龙湖》(合作)《风雪大别山》(合作)《柳暗花明》《徐悲鸿》(合作)等,部分电影文学剧本已拍摄发行。共出版文学著作16部,600余万字。

在陈登科发表的作品中,有他“半文盲”时学写稿的百十字小通讯、小报道,也有出版的长篇小说;有他的成名作《活人塘》《杜大嫂》,也有被“四人帮”诬陷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风雷》;还有他在监狱里构思,后来写成的《赤龙与丹风》《破壁记》(与肖马合作)。此外,还有言论、专著、随笔、电影文学剧本等等。陈登科同志的家人说,在他担任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整日里百事缠身但都坚持写作、记日记。不管是坐车途中还是会议之余,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宾馆,每日写作不少于二三千宇。

有人问他成为作家的推动力是什么?陈登科认为,应是意志加毅力。有些人已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他的思想、言论、见解,甚至他的文采,都可能使他们成为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但他们没有成功,这里固然有多种原因,但重要的是没有通过坚强的毅力去完成“爬格子”(当时作家还不能使用电脑写稿)的过程。所以作家必须具备相当的意志和毅力,当然这意志这毅力,首先来自作家对人民对社会对自己的生活的无限忠诚。对此,陈登科同志一贯身体力行。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一手拿枪,—手写稿,想的是为劳苦大众求解放。建国后,他写《风雷》既出于为普通农民翻身解放而疾呼,又对某些农民出身的干部以权谋私、背叛人民的行径进行无情披露。文革后,他写《破壁记》更是对现实的生活中的弊端深刻揭露和鞭鞑。为了写作,他历经十年动乱的磨难,差点家破人亡。但他始终百折不挠,奋笔疾书。这如果没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难以办到的。他在与肖马的通信中曾写道:“但愿能留下几部后人多年之后还想翻翻的小说,就算对得起一生了。”从中足见一位老作家的赤诚之心。著名作家彭拜在评价他的的长篇巨著《三舍本传》时说道:“对陈老坚持面对现实,坚持职业良知,坚持时代责任,至为感佩。较之时下那般趋‘时‘应‘需’,样样都有,样样都卖的拼盘作家,高出很多。”

陈登科热爱生活,他有空就到农村,去呼吸新鲜空气。他曾多次去蚌埠主持大型淮河乡土笔会,沿淮河到凤阳临淮关、江苏洪泽湖等地走访。他还去阜阳农村,去安庆石化,去滁县,去淮北,去抗洪救灾第一线,先后写出《故乡情难忘》《石化风采录》《三河一瞥》《三九闯深圳》等有生活气息的文章。他勤奋不止,在写作之余,还常接待许多中外来访者,特别对业余作者前来求教,均来者不拒。在他74岁高龄身患多种疾病之时,仍端在灯下仔细翻看外省不相识的作者寄来的作品,并认真撰写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陈登科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曾提议恢复原国歌歌词,该提议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他还提出过“著作权法案”,发表过《繁荣文艺创作》等颇有见地的文章。他兴趣广泛,1989年5月曾获全国老年“芳草杯”围棋赛冠军。

他曾陪同艺术大师刘海粟“十上黄山”,拜访过巴金先生。他还与著名画家韩美林结下过深厚的“画中情”。他的作品不少被译成日、俄、朝鲜、捷克等文出版,澳大利亚文学工作者欧文柏还选编了他的小说选《青树之花》。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胡秀英博士等许多国际友人前来拜访他。国内有名望的作家周扬、丁玲、夏衍、赵树理、江晓天等均与他结下深厚的情谊。

陈登科虽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仍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作者:常贵章  杜运威,文章来源:“淮安名人研究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