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龄先生是清江浦稻香村食品店创始人陈敏连、李永年夫妇的长子,是我的伯父。祖母李永年有扎制风筝的技艺,擅长绘画。伯父遗传了祖母的绘画才能,上小学时便展示了绘画的天赋,1932至1935年在淮阴中学读书时,语文老师顾民元向他介绍丰子恺的漫画及苏联、日本的画,鼓励伯父到上海学习美术。毕业后伯父报考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画,但伯父更喜爱漫画,从1935年开始进行漫画创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伯父一生都没有忘记是淮阴这片热土培育了他,一直眷恋着养育自己的淮阴人民。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散发着淮阴乡土的芳香,伯父长期在上海、镇江、南京等地学习、生活、工作,十分熟悉当地的语言,但伯父终生只讲淮阴话,与他接触的人,听到他讲话就知道他是淮阴人。伯父对家乡的历史、社会发展、风土人情以及淮阴籍的名人轶事等方面的事情十分关注,曾撰写《“石头”记》《读文献怀乡思》《旧社会清江工业见闻》《我与大师》《淮童忆趣》等多篇文章发表在权威媒体上。伯父在2001年6月7日给我的信中写道:“郎静山是百岁老人,近年在台逝世的摄影名家。前几年他的百岁影展到上海,我曾建议侍茹(原淮阴日报记者)设法弄到清江展出,她照办了。因为郎静山是在清江做大官的郎大人的后代,是我小时候听父亲讲的。郎静山的女儿郎毓秀也在上海美专上过学。”
伯父是1950年以后到南京华东军区总医院工作,后来长期在共青团江苏省委主管的江苏青年报社和小鼓手杂志社担任美术编辑。“文革”时期,作为艺术工作者,伯父主动要求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69年伯父携伯母及三个子女,全家下放淮安县黄码公社黄码大队劳动。之所以选择黄码,伯父说,一是可以步行三十里到淮阴看望白发老母亲,二是可生活在淮味十足的泥土芳香之中。
在此期间,伯父经常被公社、县文化馆及淮阴地区文教局调用,为文艺宣传服务。1973年,淮安师范开始招生,伯父被学校聘为美术教师。当年淮安新安小学组织小学生表演文艺节目,要用大头娃娃表演形式,因短时间内无法找到道具,便向淮安师范求援。伯父学习祖母扎风筝的方法,用细铁丝编成道具的骨架,糊上白纸晾干后,再用颜料绘制眼、鼻、嘴、耳等部位。伯父一夜未眠,终于完成任务。新安小学学生表演的大头娃娃歌舞轰动了淮安县,后又参加了淮阴地区的汇报表演。伯父在美术教育中,精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在素描教学中,需要各种立体的石膏模型供学习画轮廓、涂明暗,了解透视规律。但苦于当年有钱也买不到这种石膏模型,伯父就用纸板制成各种立体模型,外面用白纸糊好,制成各种几何体形状,供学生练习使用。伯父在教学活动中坚持按美术教育的规律办事,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当年他所教授的学生大多数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得到充分发展,也涌现了一批像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朱敦俭那样的杰出人才。
因为伯父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开动脑筋,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被当时的淮阴地区文教方面的领导看好,调到淮阴地区教材编写组工作,1978年又被推荐到江苏省教材编写组,重回一别十年的南京。后来伯父又调到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工作,他利用三十年代在上海制作动画片电影的经验,继续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教材制作各种活动幻灯片,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表扬,曾代表江苏省到北京中央电教馆进行汇报表演。伯父退休后又被江苏教育出版社聘用,担任《早期教育》杂志美术编辑。从创刊号开始工作一直到70岁。回归家庭以后,伯父继续进行漫画创作,不断发表漫画作品,95岁以后手有点不听使唤,但头脑思维然活跃,他口述创作思路,由儿子景国画出样稿给老人家看,然后再进行修改。2014年伯父99岁时曾受《讽刺与幽默》编辑部之邀,书写了“祝讽刺与幽默越办越好”的祝福语。该报发表了“百岁老人祝讽刺与幽默越办越好”的照片。
2002年淮阴中学百年校庆,伯父提供大量淮阴中学校史资料,例如滑田友、唐元道、顾民元、孙家新等,伯父多次与滑田友夫人刘育和(音乐家刘天华女儿)联系,建议将滑田友大师的几件雕塑原作赠与学校建立滑田友纪念馆。多次联络校友为革命烈士江上青的亲密战友、淮中语文教师顾民元先生出版纪念文集。同时将他在淮中就学时,教育家李更生编写的图文并茂的学生守则以及顾民元、于在春老师编写的《春草》等史料寄送学校。2007年,我在淮阴中学负责校史馆的筹建工作,学校要求仿造原老五楼外观进行设计,我向伯父征询老五楼的门窗、楼梯、栏杆等方面的细节,伯父都详细地加以说明,并绘图向我说明具体结构。
伯父生前对家乡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并将这种情感融入他的漫画创作之中。伯父在专题片《天南地北淮阴人》中介绍:他1981年创作的我国最早关注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的漫画——《我是黄河》。幼年时黄河夺淮,父母带着他们三个子女乘小船逃难,看到长江也浊水滔天,他深感我国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问题日趋严重,画面中长江向黄河喊出“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伯父的这幅漫画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4年10月12日伯父在南京去世,他那和蔼可亲的容颜、幽黙风趣的谈吐、朴素高尚的人品给我们留下永远的回忆。
(作者:陈景来,文章来源:《淮海晚报》2023年7月31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