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医”是刘鹗流放新疆迪化时,用淮医技艺帮当地人治病后,民众送给他的美称。
“淮医”是以清代著名医学家淮安人吴鞠通为宗师,以温热病学为研究中心的一个地方医学流派,影响广泛。现在中医界还将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与《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必读的“四大经典”,可见该书在中医理论上的重大意义。
刘鹗学识博杂,涉猎众多领域,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在医学方面,喜欢淮医,学淮医,用淮医技艺为人治病,故可称之为“走方郎中”。
刘鹗还研究淮医,在青年时期便将《温病条辨》改编为押韵、便于记忆的《温病条辨歌括》三卷,署名为“淮阴吴鞠通先生著丹徒刘云抟(刘百壹、刘百一)歌括”,还著有《人寿安和集》《要药分剂补正》等。著名小说《老残游记》一书的主人翁,也是以一个浪迹江湖的医生形象出现的。
刘鹗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被诬陷遣戍新疆,看到当地百姓有病难治,想到自己在家乡学到的淮医技艺,便再次“悬壶”,再次当“走方郎中”,搭脉问疾,开方配药,为患者治病。刘德隆、刘瑀在《刘鹗年谱长编》中说:“刘鹗到了新疆只能自投城隍庙,寻一栖身之处。当时的城隍庙位于迪化大西门(原新中剧院故址,今新拓大厦),刘鹗被庙内主事收留,安顿在戏台底下左侧的第三间小房内居住。为维持生计在庙里应诊,重患者送医上门,遇有贫穷患者,还免费给药,因而声誉传遍全城,各地患者慕名前来求他治病。”
另据梁涣环《刘鹗流放迪化》文中载:“刘长腿便与刘鹗共同合作行医。一人外出采药,一人在庙内应诊。所得诊费,除了对那些贫穷的患者免费诊病赠药外,还对饥寒交迫的穷苦人给予周济。久而久之,一传十,十传百,‘二刘侠医’的美称就在迪化远近传名了。由于刘鹗的医术高明,学问渊博,前来求医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刘鹗也借此聊以自慰。当时流传这样一首诗:
刘鹗原籍苏丹徒,
流放迪化真凄楚。
巧遇长腿共行医,
为民治病传千人。
在新疆行医的事,刘鹗在《致毛庆蕃信》中也提到:“去腊到狱,以读书写字为消遣。计腊尽,忽思狱中若得病必无良医,殊为虑。故今年正月为始,并力于医。适同狱高君携有石印二十五子,借其《内经》潜心研究,三两月间颇有所得。又觅得《伤寒》《金匮》诸书,又得徐灵胎医书八种,及《医宗金鉴》《医方集解》《本草从新》等书,足资取财。迩来颇有进步。”
从以上史料中得知,刘鹗不仅把家乡的淮医带到新疆帮人治病,在当地获得“侠医”声誉,而且还潜心研究医学,撰写了《人寿安和集》医书。
(作者:徐怀庚,文章来源:《淮海晚报》2023年7月17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