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人
淮关监督冒广生的淮安缘
时间:2024-03-20  来源:  字号:[ ]

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他是近代著名诗人、词家和汉学家,一生跌宕起伏,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他在淮安任淮关监督,与周恩来家族结交,曾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还编撰了《楚州丛书》,与淮安结下了不解之缘。

冒广生


冒广生出身书香世家,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史料记载,冒氏为江苏如皋大族,《江苏艺文志·南通卷》著录多位冒氏家族成员。他的父亲冒树楷在光绪年间任过按察使司,母亲周萱来自名门望族周氏,外祖父周星诒是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

1890年,17岁的冒广生回到家乡如皋,在县、府、院考试中都中头名,人称“小三元”。1894年,冒广生得中举人,副主考官黄绍第(瑞安黄家)对其十分欣赏,托人做媒,将女儿许配给他。1896年,冒广生举家搬迁到苏州,与外祖父一同生活在孔副使巷。当时外祖父与学者俞樾、吴昌硕等人多有往来,常相聚唱和。1898年,冒广生参加至交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变法维新的“公车上书”,其名列于保国会之中,1902年,他在京师五城学堂任史地教习,与林琴南同事,并拜桐城大师吴汝纶为师,一时三人同处京城,时称“海内三古文家”。

《北洋画报》上的林琴南(左)、冒广生(中)、吴汝纶合影


     一、热心公益为民生


冒广生与淮安的关系源自其出任淮关监督。1920年8月,经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建言,冒广生调任淮关监督,至1922年初因母亲逝世而去职。20世纪20年代,设在板闸的淮关已经失去以往位列全国七大钞关的繁盛,地位与税额都不能与以前同日而语。他初来淮关任职,目睹板闸“民生困苦、商业萧条,而地方公益之无人过问”的惨淡景象,时常对地方父老讲:“地方事虽非己职,然我为榷使,驻守于兹,不忍作局外观也。”比如板闸镇东曾有魁星楼,被称为板闸文武之气运,清末时遭火灾,板闸文运由此而衰,科名渐废。冒广生来淮之后,有感“魁楼之毁,震气不收,为镇之一大缺陷”,遂自己出资在魁星楼基础上重建观音阁。重建后的观音阁,“巍乎焕乎,栏楯翼如。”此外,他还修建百子堂, 建忠臣张巡检祠堂、贞女周氏祠堂。

淮安榷关复原建筑


        二、修志撰文记淮情


冒广生对淮安地方文化非常热爱,1920年7月来淮后,遍访地方文人贤达。在旧友、晚清进士田鲁渔(现代作家、诗人袁鹰之祖父)处得悉段朝端(1843-1925)先生藏有地方文献多种。然而段年事已高且病足,不能外出。一日,二人同访段宅。几经交往后,冒、段、田三人拟定编一部丛书,使这些“家藏”问世。

第二年春节后,他从镇江、如皋等地请来刻工数十人,开始刊刻《楚州丛书》,冒负责总编、经费筹集,段侧重于编辑、校勘,田负责总务和校对等事宜。这本书辑枚乘《枚叔集》、吴承恩《射阳先生文存》、吴玉搢《山阳志遗》、段朝瑞《吴山夫先生年谱》《张力臣年谱》等23种淮安地方名人文集和地方文献,弥足珍贵。除刊刻《楚州丛书》外,《淮关小志》则是他与段朝端等互访编撰。《淮关小志》将《续纂淮关统志》与《淮安府志》异同进行对比,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它增补《统志》未载之事。

冒广生编纂的《楚州丛书》

《淮关小志》


淮人感念冒广生的政绩和功德,欲建生祠,被其拒绝;后来板闸乡绅、商学等只好联名勒石铭其功绩,有《淮安关监督冒公德政碑记》传世。《楚州丛书》被海内外著名图书馆珍藏。


       三、周恩来伯父与他是旧友


周恩来伯父与他是旧友。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市长陈毅特聘冒广生为上海市文管会特约顾问,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57年春,应陈毅之请,他撰写《对目前整风的一点意见》。同年夏天,在北京探亲的冒广生接到国务院一个电话,说午后有位中央领导人来探望他,不久陈毅来电话告知来人是周总理。

陈毅写给冒广生的信函


6月28日下午,周总理与冒广生见面,周总理和他聊起家长:“祖父霞轩先生和冒文川先生有结交。峋芝伯父(即周恩来的伯父周嵩尧,字峋芝,光绪二十三年考中举人,晚冒广生一科)和您亦是多年旧识,解放后接他上北京养老,前几年才去世。鹤老来迟一步,可惜缘悭。”在晚清时,周嵩尧曾任内阁侍读,王士珍赏识其才干,奏知朝廷,钦命他为邮传部郎中,掌路政司。冒广生当时先后任刑部和农工商部郎中,二人同为京官中的江南同乡,因此结为至交。

周嵩尧(中)与周恩来、邓颖超的合影


冒老听周总理提及当年老友,不禁感慨地说:“峋翁为人颇重节概。我曾在他手下当淮关监督,一别数十年。”总理感慨地说:“我早年学写旧体诗,受其影响。您在淮安时,好像还刻过《楚州丛书》来保存地方文献。”此书刊刻之时,周恩来早已离家投身学习和革命活动中。冒老笑道:“我每到一个地方,爱搜集当地文献,刻印集子,也算是对地方的一种报答吧。”

聊了一会,总理起身要走,临别时对冒老说:“今天太难得,能见到鹤老,我很高兴。毛主席委托我捎个口信,看到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想见面谈谈,希望鹤老在京多住几天。”

两天后,毛主席与他相谈甚欢,称其“是一条道路上的人”。临别时,冒广生还将《疚斋词论》《宋曲章句》《四声钩沉》《倾杯考》四大册相赠。2013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毛泽东年谱(1949—1976)》,其中记载1957年6月30日的毛泽东活动是:“晚八时二十分,同胡乔木、李维汉、吴冷西谈话。晚九时二十分,会见冒鹤亭。”

冒广生(右一)与家人在温州瓯隐园


20世纪50年代,淮安走出去的京剧大师,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也常去拜会冒广生。晚年,他经常在故纸堆中自得其乐,从早到晚伏案点校书稿。1959年在全国政协60岁以上老委员座谈会上,他倡导要系统地进行文史资料研究整理工作。全国由此开展了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抢救性搜集整理国家文史资料的工程。

1959年8月,冒广生在上海病逝,葬于苏州灵岩山五龙公墓。其子女谨遵冒老先生的遗愿,将历代祖传和他毕生收藏的900多件珍贵文物悉数捐献给上海市博物馆。他的近百卷学术著作有《小三吾亭诗文集》《诗歌曲论著述》《如皋冒氏丝书》等,包括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孙冒怀辛整理《冒鹤亭词曲论文集》。



(作者:李颖  来源:淮安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