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人
清代画家边寿民生卒年考
时间:2023-12-01  来源:  字号:[ ]

边寿民(原名维棋),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人,是清代著名画家。和华嵒、郑燮等人同时相交往,画风也相近,被认为扬州画派之一。所绘芦雁负海内重名,凡飞鸣游泳诸态,尽收笔底,神理意境,尤前所未有,花卉鳞介之属,亦富奇趣。兼工诗词,又擅书法,人称“三绝”。生平隐居不仕。清史无传,生卒年亦失载。当代美术史著作论及边氏,亦多简略,生卒尚无人道及,有的仅据《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所著录的边画纪年,推断他的艺术活动在雍正、乾隆年间。

我们生长在淮安,自幼闻其遗事,怀着敬意,进而探求其生平,先后取得一些收获。这里,只略考其生卒年。

边寿民在他六十岁那年,特置了一个专供缄藏所作画之佳者的所谓“弃箧”,倩友人王孟亭、顾栋高为记。王文未见,事具《画征续录》;顾作《弃箧记》收在所著《万卷楼文稿》(上海图书馆藏稿本)中,略云:“山阳边寿民以文名,兼精于画,四方之求之者,踵相接也,而其家不能存一纸。年六十,置一箧,缄其口而窍之。有佳者辄入其中,名曰弃箧。同人竞为诗,而乞锡山顾子弁其首。”文末书明年月,“乾隆癸亥十二月”(《楚州丛书》本《苇间老人题画集》卷首,亦录此文,但文末年月已被删节)。“癸亥”,为乾隆八年,即公元一七四三年。这年,边氏六十岁。以此上推,其生年为一六八四年。

边氏友人程晋芳(安徽歙县人,寓居山阳)《勉行堂诗集·桂宦集》中,《偶过东城感怀边苇间成七绝句》一题,有“宁知暮雨归来日,荒草盈门失子云”“累他邻舍愁填耳,弱妾孤儿夜哭哀”等句,显系边氏逝世未久之作。他的诗集是编年的,《桂宦集》注明作于“壬申”,这组绝句排在《岁暮作》一题之后。“壬申”,为乾隆十七年,即公元一七五二年。可知边氏逝世在一七五二年岁暮之前。又《勉行堂诗集·刻楮集》有《仲夏同史梧冈、边苇间、周白民…集晚甘园,次李情田原韵》一题,《刻楮集》注明作于“辛未”。“辛未”,为乾隆十六年,即公元一七五一年。这年仲夏,边氏还参加晚甘园宴集,于是可知他的逝世在一七五一年仲夏至一七五二年岁暮之间。

 又汪枚(山阳人,居淮安府清河,后改籍)《钵山存稿》卷六《哭边大兄顾公》云:“…顾公吾老友,卅年相缔结。……去冬归相访,阔久语难竭。居违三十里,匆匆旋车辙。春初闻噩耗,无疾遽永决。……”山阳、清河两地相去三十里,边、汪二人为三十年老友,所谓“春初闻噩耗”,显指接到讣告而言。边氏逝世既在春初,那么参合上文,可以断定逝于一七五二年春初了。


我们的结论是:边寿民生于一六八四年(康熙二十三年),卒于一七五二年(乾隆十七年),享年六十九岁。可见边氏的艺术活动,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在康熙时的活动,既有《苇间老人题画集》中的甲午(康熙五十三年,一七一四),重阳后五日“病余题螯菊”的诗篇和南京市文保会所藏辛丑(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三月为周振采所绘《芦雁》扇面为证,又和胤祺为皇子时即张挂边画四幅于屏间的传闻相合。边氏生时,华喦三岁,高凤翰两岁;李觯约生于同年;后二年,汪士慎生;后三年,黄慎、金农生;后四年,高翔生;后九年,郑燮生;后十一年,李方膺生。边氏卒年,早于高翔一年,李方膺二年,汪士慎七年,李觯十年,郑燮十三年。考订他的生卒年,证实了他的活动时期正当扬州画派前期,即其全盛时期,将有助于对他的生平和作品、他和同时诸家的相互关系以及扬州画派活动的研究。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活页文史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