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悠久,前身为盛宣怀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创建的南洋公学。宣统三年(1911)更名为南洋大学堂,民国十八年(1929)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后经历西迁与分设。
交大校园里,一栋栋百年历史建筑错落有致,其中一座西方仿古典风格建筑显得格外耀眼,金字隶书“总办公厅”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便告知了这里曾是学校行政中枢。至此,不得不提到近代淮安的一位先驱,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第11任校长杨士琦。
杨士琦像
杨士琦故居(市保)
杨士琦(1862—1918),字杏城,祖籍安徽泗州泗县,同治元年(1862)生于江苏淮安南门察院街西北杨宅(今为兴文街3号,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漕运总督杨殿邦独生子杨鸿弼第五子,淮安人称“杨五爷”;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杨士骧之弟(杨氏为清末民国时期淮安城内“秦、杨、叶、范”四大家族之一)。杨士琦于光绪八年(1882)中举,早年长期以直隶试用道身份在直隶、广东等地总办铁路、文报、善后营等事宜。先受李鸿章重用,成其幕僚,青云于直隶,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等人交往甚厚。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继任,杨士琦转投其幕下,并迅速成为袁心腹智囊,为洋务企业接办效力甚多。光绪二十九年(1903)1月,袁世凯派任杨士琦为驻沪帮办电政大臣兼轮船招商局总理。又经袁世凯保荐,于12月以四品京堂身份兼任商部右参议。
光绪三十一年(1905)时的上海,维新思潮涌动。曾半由官助,半由招商局、电报局资助的南洋公学(即上海交大前身),正在酝酿着一轮新的体制改革。商部奏称,“上海为通商巨埠,商务最盛”“南洋学堂地居商埠”“应即改为上海实业学堂,专课商学”,且推荐“才识闳通,体用兼备,于学务讲求有素”的杨士琦担任监督(校长),总理学校各项事务。上奏当日,光绪皇帝朱批:“依议,钦此。”从此,南洋公学正式更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盛宣怀随即卸去南洋公学督办之职,杨士琦受命成为该校转隶后的第1任校长,即上海交通大学历史上的第11任校长。
1905年清廷所发行铁路公债券上钦差大臣杨士琦、督办盛宣怀中英文签名及官印杨士琦上任后,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务改革。先是废除总理、提调职务,又设教务、斋务、庶务三长,分工负责学校教学、政教以及行政等事务。重新制定《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章程》及《附属高等小学总章》,明确提出“本学堂讲求实业,以能见诸实用为要旨,为振兴中国商业造就人才,力图进步”的办学方针,并陆续增设商业、航海、轮机、电机等专科。在他的改革下,学校从原本单一培养新式政务人才方向,转而向培养实业人才方向发展。课程也从着重政法、经史、理财等科,转向建筑、水利、地质等工程学科方向发展,重点强调“实学”“实业”。就此,杨士琦带领学校迈进培养工商业、实业人才时期,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夏孙鹏
徐恩元
张铸
作为清末新政人物,杨士琦思想开放,视野广阔。他在任期间,曾多次选派优秀学生前往英、德、美、日等国留学深造。如后来担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的夏孙鹏、浙江高等学校(浙江大学前身)校长胡壮猷、中国银行总裁徐恩元、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主任张铸、翻译小说家杨锦森等人,就是在这一时期走出国门的留学生。
杨士琦不但注重学生学业培养,还十分关心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光绪三十一年(1905),学校正组织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校运会,值各项比赛即将开始之际,广播中忽报杨监督亲临赛场,遂掌声雷动。杨士琦被引导至体育场司令台主席就座后,详细询问校运会开展情况,并称赞此次赛会组织有序、项目全面。在得知所有体育项目均由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后,大为赞赏。为此,他个人自掏腰包,为最终各个项目的获奖学生,颁发了额外的私人奖励,以此鼓励他们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学堂归属邮传部时期所用毕业证及公章
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进行机构改革,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转隶邮传部,同时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此时的杨士琦虽身兼农工商部数职,但仍是学校监督,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8月他离开招商局系统时,才辞去监督职务离校。正是在这一年,学校转向工科方向发展,并设立了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工程专科——铁路专科。
由杨士琦签发的南洋劝业会获奖证书
淮安堂子巷拆迁时发现的杨士琦题匾
杨士琦离任后,辗转于各项洋务新政工作之中,被清廷派往南洋各国考察商务,招商引资;担任南洋劝业会审查总长时,用深谋远略将贵州茅台酒评定得奖,并以此为由,将其送往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并最终获奖,为优质国货名扬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淮安区季桥镇杨士琦墓及杨家祠堂遗迹
袁世凯死后,杨士琦去官南下,寓居上海,于民国七年(1918)9月病逝(一说被妾毒杀)于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住所内,享年57岁。后归葬于家乡淮安之东乡石塘镇花园庄(今属季桥镇,朱桥镇新华村以北)家族墓园,并入其旁杨氏祠堂。
杨士琦墓志铭(部分)
纵观杨士琦一生,因其长期辅佐李鸿章、袁世凯幕下,而落后世“心计高深,为世之稀”“乖巧口舌持续十数年受宠不衰”之评,但绝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在国家新政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曾在自己的诗中写道:“半壁山河影不全,五洲沧海恨难填。云开丁令归来宅,月上娲皇补后天。”足见其忧国忧民之情及愿为中华强盛挑起责任的雄心壮志。在他心中,中国之崛起必靠奋发图强及力走现代化发展道路。他曾殚精竭力去谋划的那座学校,之后也在时代浪潮中历经了多次改革,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交通大学。
(作者:张璞 单位:淮安市淮安区文史资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