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育人

视察调研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全力推进保护传承利用 谱写运河之都时代华章
时间:2024-10-08  来源:  字号:[ ]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非常重视,曾多次视察大运河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遗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运河城市更具生机与活力,是人们的共同愿景。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推动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直是淮安关注的重点课题。要正确把握保护、传承、利用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大运河绵延千年,汇通长江、黄河,共同浇灌出绚烂的中华文化之花,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联结纽带,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在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

第一,大运河是绵延的文化根脉。淮安是运河之都,在历史上也是运河四大都市之一。大运河淮安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超过1万公顷,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14%。

第二,大运河是鲜活的生态绿脉。生态蕴藉的丰厚自然和人文价值,让人们在行旅运河中感悟人文与自然、文化与社会、传统与创新的和融共生。落日斜月、去樯归帆、寺钟星火、桥头渡口等运河文化符号已深深地嵌入新鱼米之乡。

第三,大运河是涌动的经济动脉。“天下盐赋,两淮居半”。大运河不仅是粮食、盐铁等物资运输的交通保障,更是沿岸腹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沿岸各级市镇的兴衰、新旧社会形态的更迭、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淮安是大运河沟通九州的原点,文脉厚重、熠熠生辉。牢牢把握“第二个结合”精髓要义,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保护传承利用好、更在心里传承好运河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打造高品位璀璨文化带。淮安因运河而生、随运河而兴,孕育出丰富的水运文化、贸易文化、乡土文化、城市文化、生态文化等宝贵文化资源。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考察时强调,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淮安要以百里画廊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将大运河打造成为彰显千年历史的文化印记、滋润美好生活的文化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精髓,大力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所蕴藏的民族团结追求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时代精神。

二是加强运河生态保护提升,打造高标准绿色生态带。运河是流动的血脉,运河文化的生命在水,要打好碧水保卫战,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重点抓好控源截污,确保水环境持续向好。航运与运河生命息息相关,没有航运,大运河将失去最核心的文化价值。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统一起来,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三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缤纷旅游带。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淮安独特的自然珍宝、文化瑰宝,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旅游载体,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激活文化资源。加强运河文化项目数字形态开发研究,推进数字化进程,运用VR、AR、AI等新技术,通过数字场景呈现运河的辉煌历史和发展脉络,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打造特色主题活动,培育“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形成运河文化产业与运河文化品牌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

(市政协委员、淮阴工学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