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是苏北革命老区,有着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一直以来,我市注重挖掘、保护和宣传各种革命文物遗迹等红色文化资源。从区域上来看,淮安所属区县均有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总体呈现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1年统计,全市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4处,第一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35处;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3583件/套,第一批江苏革命文物名录1065件/套。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市相继推出了一批弘扬红色文化的精品力作,如电影《童年周恩来》、儿童剧《新安旅行团》、纪录片《红色苏皖边》和《风雨黄花塘》等,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与淮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相比,红色文艺精品不足,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以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文艺创作的挖掘深度不够。我市挖掘并梳理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有广度、厚度和深度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如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苏皖边区政府旧址、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周恩来纪念地、新安旅行团纪念馆等。但对一定存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涟水战役等红色资源的文艺创作,目前没有深挖其中的文化元素、精神品质进行文艺创作,特别是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几乎是空白。二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文艺创作发展不均衡。我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特别是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大多集中在市一级和县区,镇街的红色文艺创作力度较弱。如中共淮盐特委旧址、淮宝县政府办公旧址、横沟暴动旧址等,仅有少量的文学写作,仍未深入开展红色文艺创作。三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题材的文艺精品传播平台不高。纵观近年来淮安的红色题材文艺创作,真正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还显不足。许多投入较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文艺作品,面世不久便束之高阁,没有形成应有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红色文化,除以建立博物馆、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等列入国家保护范围的传统方式之外,深入打造红色文艺精品,也是把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好的有效手段。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能只进行历史记录的挖掘,更需深入挖掘其文化元素、精神品质、红色故事和与地域乡土文化的融合,为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传统的文艺作品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红色文艺创作规划引领。通过制定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强化红色文艺创作的政策规划,做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顶层设计,推动红色文艺创作更加繁荣,创作更多红色文艺精品。
三、整合红色文艺创作资源。我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全市各镇街,通过对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等的整合,统筹协调全市红色文艺创作,确保文艺创作出精品和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战略。在大力繁荣红色文艺创作的基础上,制定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战略,以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为主线,打造红色文艺精品剧目、影视、动漫等作品,在文学、影视、舞台艺术、美术等领域推出一批优秀的、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红色题材精品力作。
五、高平台传播精品力作。传播平台有时决定着作品传播的影响力,只有在国家级平台传播,其辐射力和影响力才能得到最大释放,这是精品力作生产的必要因素,宣传本土红色文化的文艺作品尤其如此。
六、加大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投入。市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双名工程”、“名师带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激励的政策和措施,为人才培养注入了活力,但这是一项长期艰辛的工程。要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的角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打造文艺创作人才引进机制,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和引进高端文艺创作人才,以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红色文艺精品和红色文艺精品品牌。
(作者:市政协委员、市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 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