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育人

视察调研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顺应消费新趋势以文化赋能淮安美食IP
时间:2024-03-01  来源:  字号:[ ]

淮安是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自2021年获得“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然而相较于其他几座同获殊荣的城市,淮安美食的影响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还有待提升。

2023年由一群大学生带火的淄博烧烤,引发国人对于美食与城市文化之间关系的热议与思考。大家普遍认识到,在年轻群体的推动下,美食已不再仅仅是舌尖美味,更表现为一种城市文化,背后是当地的历史人文、物产风俗及生活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要扩大淮安美食影响、做强美食IP,就要推动美食与淮安地域文化深度捆绑,以更多新场景、新体验、新业态来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群体,建议如下。


一、融合在地文化,打造美食消费新场景


淮安历史悠久,运河文化、漕运文化、西游文化等为城市增添了厚重底蕴。一是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美食消费场景。当下消费已由物品消费走向场景消费,立足传统文化街区或建筑打造美食集聚的场景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如长沙文和友,汇聚长沙各类小吃,在七层楼2万平米空间里打造80年代的消费场景,有小卖部、溜冰场、理发室、有轨电车等等,游客边品尝特色小吃边沉浸式感受长沙城市记忆。淮安也积极探索,不少历史街区近年渐成气候,如河下古镇、里运河御码头等。通过举办消费季、非遗展及潮玩市集等吸引不少人气,但若以旅游目的地定位来看,在美食集聚、主题凸显、文化业态融入、相关配套等方面还有不足。如河下古镇,目前已有文楼、天妃宫等一批老字号,有冯祥文淮扬菜大师工作室,一些时尚的咖啡店也相继落户,但是缺少游客能体验并学做淮扬菜的美食工坊,缺少本土酒水饮品等美食外延产品的文化品鉴场所,也缺少体验江淮运河人家一日三餐的民宿等配套。下一步要引进更丰富的美食集群、更接地气的文化业态、更时尚的互动产品,打造可吃可看可玩可打卡的强体验感消费场景,让游客能吃得好、玩的嗨、留得住。二是保护好地方风俗资源,留住城市烟火气。近来,杭州、哈尔滨等不少城市出现“菜市场旅游”风潮,书、咖啡入驻了菜市场。南京菜市场也有大批年轻人拖着行李箱排队吃美食,彰显出最原始的风土人情对人们的吸引力。淮安虽无类似精品菜市场,但也有威海路、小康城、南门小街等一些烟火气浓的特色美食街区。如小康城的烧烤一条街,是不少年轻人时尚打卡地,还带动周边配套休闲娱乐业态的发展。但据不少店主反映,自从2023年历经三个月修路封路、改成单行道后,小康城烧烤街生意减少很多,已有店铺闭店外迁。对于这类生活类美食街区,建议应倍加呵护已成型业态,兼顾好有为和无为,做好发展美食经济一盘棋。


二、丰富创意文化,强化淮安美食新体验


美食要通过文化给予人以美的享受,结合消费市场需求,一店、一宴、一席、一菜,都要突出文化创意及现代构思。一要有创意氛围。扬州富春早茶店内,从室内装修到餐桌椅、餐具,再到餐点,包括扬州清曲的现场演艺,处处彰显精致温婉的江南风。盐城打造了淮剧小镇,以美食+沉浸式淮剧演艺也独树一帜。淮安是戏曲之乡,拥有淮剧、淮海戏、黄梅戏等7个是戏曲类国家级非遗,可探索美食与非遗艺术的融入。目前里运河河畔依托戏曲博物馆在建的戏曲茶楼应有好预期。二要有创意故事。淮安现存1300多种名菜名点,其中近300道是省级非遗,有着众多名人名著与美食的渊源故事。如明太祖与活鱼锅贴、梁红玉与蒲菜等;还有西游记中的素菜野蔬,汪曾祺书中的文楼汤包、干炸鲫花鱼、淮安青萝卜等。一盘好菜,配上一个好故事,更要有好的话题,让大家能够口口相传。像“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成了众所周知的成都广告语,“跟着舌尖上的中国游顺德”也已是年轻人的打卡理由。我们要以故事制造淮安美食话题,且用新技术传播手段来扩大淮安美食影响。


三、策应休闲文化,打造淮安美食新业态


淮扬菜是文人菜,讲究刀工火候,适合较高端宴席。而当下年轻人主导的休闲消费市场,疫情以后呈现出追求高性价比、方便快捷的特点。扬州包子、炒饭之所以有“包打天下”“炒遍全球”的美誉想来与其低成本、方便储运等不无关系。因而,除了精准对接二八法则下的高端市场,推出淮扬精致餐饮外,还需要大众化美食产品。正所谓逛吃逛吃,可以边逛边吃的美食更有市场。一是要挖掘淮安本地特色茶点小吃。如淮安汤包等“淮点三绝”、盖浇面、茶馓、辣汤、插酥烧饼,油端等,要减小体量,创意包装,提升精致化程度同时方便携带。二是要推动淮扬名菜小吃化。将肉圆、龙虾、鱼圆、螺蛳等地方特色美食进行创新改造,丰富口味、轻量便携且适合小吃速食。同时,支持、培育“天下粮仓”“清江浦小吃”“风云面馆”“老淮面馆”等小有气候的小吃名店做大做强。

总之,淮安美食只有主动策应市场、融合多元文化,才能更有效激发年轻群体消费,才能走得更远,让世界美食之都的招牌更加闪亮。


(市政协常委、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  王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