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育人

视察调研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完善文化场馆建设 提升淮安城市品位
时间:2023-12-01  来源:  字号:[ ]

文化场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具体提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场馆建设和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市政协将“推进文化场馆建设,增强城市文旅功能”作为重要专题开展调研,必将助推淮安文化场馆高水平建设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通过前期调研走访,初步了解本市文化场馆的现状,总体感觉:一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场馆运行态势是好的,民办文化场馆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如淮阴艺术馆、知行空间;二是市本级公共文化场馆达到文旅部标准,县区场馆建设还有所滞后,如淮阴区图书馆存在老、小、差问题;三是少部分文化场馆因故闲置、关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如清江浦区的郎静山摄影馆;四是有些文化场馆机制不活,在文旅融合上还存在脱节现象。

为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好目标,特建议如下:

 一、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集聚效力

在全市探索建立各类文化场馆的“联盟”机制,将现有同类文化阵地资源的整合利用,主动推动不同文化场馆联合、活动联动、研学联办,提升文化场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推动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将文化场馆的特质服务于游客,使淮安文化内容和文化产品更多渠道对外宣传,扩大淮安影响力和美誉度。将各类文化场馆与景区联动,使景区增加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

二、创新机制,充分释放文化供给

要建立健全文化场馆管理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政府要出台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场馆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场馆建设与运营,使淮安文化场馆成为一个个网红打卡地,推出一批研学基地,使之成为亲子旅游目的地。合理解决闲置空关的文化场馆,主动协调市级投资平台参与文化场馆建设运行。针对多年以来市政协委员关于建立文艺家活动场馆的联名提案,党委、政府应结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要求,将郎静山摄影馆或者其它与文艺相近的场所划拨市文联管理,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场馆的作用力和广大文艺家的影响力,吸引广大外地游客来淮进行艺术交流、研学、观赏的主阵地,增加淮安旅游内容,提升淮安文化品位。

三、产业融合,有效激发文旅功能

推进文化场馆与旅游业融合,通过馆旅结合、资源共享,在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中增强城市文旅功能。设计淮安文化之旅路线,将文化研学、文化体验作为淮安旅游一大亮点。开发具有淮安特质的文创产品,在不同文化场馆展示推广。积极发展文化新业态,通过馆店融合将文化场馆建设与美食之都建设融合发展,构建集文化交流与多层文化消费为一体的公共文旅空间。推动传统制作技艺展示馆等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建设,全面提升非遗研学旅行体验。推动优秀文化走进商场、公交等公共空间,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


(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沈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