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育人

视察调研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百里画廊”建设需要“精减”之道——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例
时间:2023-10-16  来源:  字号:[ ]

“百里画廊”规划建设,是淮安市响应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鸿篇巨制,是淮安运河文化长廊超大规模的升级版,充分显示了运河之都人的大气魄与大手笔。然而,这样一项巨大工程的成功,除了党和政府的领导决策外,工程技术界、文化艺术界、地方文史界相关专家的参与及智慧贡献也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曾经为淮安运河文化长廊建设鼓与呼的文史工作者,我们一方面为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决策深感振奋,一方面也希望能为“百里画廊”建设输诚献言。结合十多年来对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的关注以及粗浅的认识,我们以为在“百里画廊”规划建设中应该多一些“精减”之道。

如果说,淮安的“百里画廊”是一幅画的话,应该是一幅中国画,一幅具有淮安特色和运河特色的中国画。中国画有一个重要特征是留白,中国画的画面是一定要留白的。所以,作为“中国画”的“百里画廊”,从规划布局到建设施工,就不能不考虑留白,也就是要注重“精减”之道。所谓“精减”之道,是指“百里画廊”从规划到建设的全过程,在遵循品质与效益为重的原则下,从实际出发,以“精”字开道,一切求精,间以适当的减法,最后把“百里画廊”造就成为一幅令世人惊艳的中国画,一条风光无限而又内涵丰富的淮安历史文化艺术长廊。


一、求“精”之道


“百里画廊”工程跨越淮安市的四区一县,环水而行,涵盖河湖、湿地、港闸、乡村、闹市区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密集区域,故而,规划、建设、施工乃至管理都不可不精心、精细。可以说,“百里画廊”这一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互为表里的精美画卷,就是由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处处落地的工程所组成的。而这“百里画廊”里的每一幅“画”,都应该通过精心、精细的构思、设计、绘制而成为别具一格、不同凡响的精致之作、精美之器。由精心、精细臻于精当、精巧、精致、精美,应当是“百里画廊”规划建设的求“精”之道。

当然,求“精”之道并不仅仅是设计、建设上的功夫,对于“百里画廊”这样宏大的工程来说,前期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专家学者和投资人反复的论证与实地考察,有关设计、施工、管理等人员对地方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了解与熟悉,有关部门的前瞻性、创新性的思维能力,都是求“精”之道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做好“减法”


一般说来,建设的主题是增加、增量,对于淮安市的“百里画廊”工程而言,为什么偏偏要提到“减法”呢?

前面说过,“百里画廊”是响应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鸿篇巨制,是大幅提升淮安城市形象与城市品质百年大计,其工程相当于已经建成并正在发挥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里运河文化长廊超大规模的升级版。当然,对于正在规划,即将建设的“百里画廊”而言,里运河文化长廊同样也是其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百里画廊”的核心部分。以今天的眼光和对未来的愿景,检视十多年前开始规划建设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发现一些缺陷与不足,其中就有需要施以“减法”的。

那么,该如何做减法呢?通过对里运河文化长廊现状的考察调研,我们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对里运河两岸景区、景点做减法。

1. 减密度。通过减少景区、景点的建筑物、建筑设施以及景物本身,减少景区、景点的堆砌感、杂乱感和庸俗感,以增加景区、景点的留白及其舒适性、通透性。

2. 减重复。通过减少或合并同一景区、景点内的重复、雷同建设与设置,以减少景区、景点的累赘感、凌乱感;通过减少不同景区、景点间的重复建设与设置,以减少游客审美与趣味疲劳,更可以避免游客的时间浪费与国家的资源浪费。

3. 减伪劣。通过减少景区、景点的伪劣“景观”及其配套的伪劣建筑物等,甚至可以直接取消没有观赏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景区、景点,让游客的淮安运河文化旅游赏心悦目。

4. 减残损。就是对景区、景点内已经残损破败而且已经难以修复,或者如果修复需要过度代价的非主要、非重要人造景物、设施、设备等,予以清除或重新建造,从而保证景区、景点美感与安全感。

5. 减脏乱。一些景点、景区及其开放式公园,里运河两岸的一些景物、景点及其道路,都程度不等的存在着脏乱差和安全隐患等问题,这无疑需要下大力气使用“减法”,乃至彻底消除。

当然,对于里运河文化长廊而言,需要做减法的地方可能还不止这些,而对于尚未开工建设的“百里画廊”而言,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精细的论证、规划和管理,不需要或很少用到减法。


三、“精减”示例


“百里画廊”尚未全面开工建设,还在对现有规划征求意见、建议中。这里,我们仅列举一些里运河文化长廊中需要“精减”的实例,希望能为即将全面铺展“百里画廊”建设提供些许参考借鉴。

我们今天看到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其实已经做了许多“精减”工作,比如大闸口乾隆御碑亭旁曾经突然出现的一条不伦不类的“漕船”,在御码头美食街越河边突兀横陈且奇丑无比的水泥船雕塑,都在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嘘声中被拆除、迁离。然而,漫步里运河两岸,我们还是会发现一些需要“精减”的设施。

示例1:不知什么时候,在清江闸正闸桥南边突然多出一个极其粗鄙简陋而且还有损伤的贴石皮横条碑(见图1、图2),上面刻有描黄漆的几个不起眼的隶体字:清江大闸、若飞桥。碑面又脏又乱,像是没洗脸的叫化子。

这个又矮又丑的帖石皮横条碑完全是画蛇添足,没有任何必要。在桥北的“若飞桥”大石碑旁,就有一个“若飞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根本不需要隔着桥再写一次。而桥南那块碑上所写的“清江大闸”也并不准确,实际应该是“清江正闸”。无论怎么说,这块碑让运河文化长廊核心区平添一丑,令人不舒服。由此碑可知,“百里画廊”规划建设不可不精。

示例2:在大闸口越河北岸的清真寺斜对面,居然先后出现了两块“御码头”石碑(见图3),不同的是,一大一小,一块在亭子里,一块在露天,一块是青石,一块是白矾石,碑背面刻字内容也有不同。这两块碑已竖立多年,不仅外地游客莫名其妙,我们淮安人也是一头雾水。

示例3:在清江闸的越闸东侧,有一块“清江正越闸”碑(见图4)。在这块碑周围,还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碑、救生圈模型、垃圾箱等密集于一处。首先,这块碑内容不准确,此处应该立“清江越闸”碑,清江正闸(或者叫“大闸”)在里运河上,清江越闸则在越河、运河连接处。其次,这块碑周围物件太多、太密,还有垃圾箱并立其间,这显然需要再细心设计,做做减法。

示例4:仅在清江正闸北侧狭窄的小路旁,我们至少可以看到5块石碑,除了最早树立的“运河博物馆”碑之外,其对面就有4块碑(见图5)及一大片宣传牌(见图6)。在中洲的入口密集地立碑、牌,显然破坏了大闸口的原生态,给人以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而且“清江闸”这块碑(见图7)的排列方向显然与其他几块碑不一致,也不相协调。无论从景观美学角度还是从游客的感受角度,这里的碑、牌都需要精减。

示例5:中洲东面有一堵巨型石雕墙面(见图8),内容大概是清代皇帝为大臣们指划治水的。这么大体量的石雕墙固然颇有气派,但显然与中洲的面积不相等称,更与石雕墙前面的狭窄的空地不协调;如果这石雕墙面前是一开阔的大广场或许还相称,但这偌大的石雕墙一旦立起来,又哪里容易改变?这样的问题应在设计时慎重考虑,方能不留遗憾。

示例6:整个里运河两岸景区,包括在建筑物、景物以及树木周围都设置了许多霓虹灯。一到夜晚,里运河大闸口河两岸的灯光斑驳陆离,很有些迷幻的感觉。对于古建筑与文物而言,过度密集的灯光并无益处;更有害的是,为了布线排灯就必须钻洞打孔(见图9),这就必然会对文物与古建筑造成破坏。为了避免伤害文物本体及古建筑,而又能美化、亮化,现在很多城市与景区的做法是,用投射灯光的方法而不在文物与建筑物上安装照明系统,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不对文物与古建筑产生破坏损伤。

示例7:在大闸口东向里运河南侧的原来轮埠路边,应该是运河文化长廊的核心区域。然而,这里却有许多与风景无关甚至遮挡风景、影响观光的密集设施,让人不知所云。例如,在吴公祠斜对面的路边,一下排开那么多的宣传墙、宣传栏(见图10、图11、图12)。另外,在国师塔北面还有一些经营服务用的木板房、临时帐篷(见图13、图14)。这样,在这狭长的景区就出现了很大一片有些煞风景的物体,造成人在岸边看不到运河水景,水中龙舟中的游人又看不见岸上的历史建筑。这些宣传与服务设施自然有树立的必要,但在这范围局促的景区,在设计的精致性上和设施安装的地段是否应该有更科学合理的考虑呢?是否应该充分考虑,让这些宣传性的标牌既不影响游客观赏,又能通过精心设计安装而达到同样效果呢?

示例8:在大闸口的“运都胜境”石牌坊前,有一棵看似没有枝叶的榆树树干(见图15)光秃秃地立在那里,但若走近一看,原来只是用水泥塑造的假树干而已。晚上,我们在清隆桥上向里运河的东北岸看去,除了在河堤上围着树木的霓虹灯光外,在水岸边还会看到很长一排银花火树在闪着时蓝时绿的光。到了白天再走近看去,原来是被挂满霓虹灯、用水泥钢筋制成的假桃树(见图16、图17)。本来,无论在大闸口还是在运河边,无论是从生态的要求还是美观的角度,都是应该栽培鲜活树木而不该用水泥钢筋制成的假树忽悠游客。当人们发现一处一景是假的,就会怀疑整个“运河文化长廊”还有更多“假冒伪劣”景点、景物。这样的情况,希望“百里画廊”不能有,有了也要坚决做减法。

示例9:在里运河沿岸,立有一些刻有“中国大运河遗产区界桩”字样的细条石,这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一部分的淮安里运河遗产区界桩(见图18、图19)。就这么一根不大的石头界桩,我们却埋不实、竖不正,还浑身伤痕累累。希望能拿出工匠精神来,细致认真,精益求精。

示例10:里运河文化长廊还有一些需要用心“精减”、亟待改进的问题。如刚修好的路面,只要遇有小雨就会积水;八亭桥高架立交桥下多处桥缝不停地滴水(见图20);里运河边人行、跑步、骑车专用道被侵占、破坏(见图21);里运河边护栏损坏(见图22)、景区木制花坛破损(见图23);景观处地面砖石被压坏且油污遍地;里运河两岸饭店油垢、污水排放里运河等等都是需要逐步“精减”、改变的问题,更是要在“百里画廊”中坚决杜绝的问题。

愿“百里画廊”能够汲取里运河文化长廊设计、建设、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精心设计、精细建设、精减冗余、精致管理,成为令人向往的中国长三角北部文化旅游的绚丽彩虹。


(作者王朝晖  朱维明    单位分别为:清江浦区政协、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