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育人

视察调研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高铁时代淮安“百里画廊”旅游发展刍议
时间:2023-01-16  来源:  字号:[ ]

2021年初,市委陈之常书记提出打造大运河“百里画廊”的战略构想,串联大运河、里运河、二河和洪泽湖,充分彰显淮安自然生态之美、水韵人文之美、城乡宜居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展现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的独特性、生态性、融合性、带动性,进一步推动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和文化公园建设。“百里画廊”战略构想是淮安市运河文化旅游的重大契机,也是淮安市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后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我市进入高铁时代始于2014年。当年12月26日,连镇高速铁路开工建设;2015年12月28日,徐盐高速铁路开工建设;2019年12月30日零时,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全面进入国家铁路网。从此,淮安全面迈进“高铁时代”。高铁在交通上全面更新了淮安人的出行理念,但在发展运河文化旅游方面,尤其是在淮安全面建设“百里画廊”项目的当下,所受关注与研究则相对薄弱。


一、高铁时代下“百里画廊”旅游面临的机遇


“百里画廊”的战略构想,串联大运河、里运河、二河和洪泽湖,是淮安旅游资源的精华所在,也是淮安旅游业向外推介的主导名片。随着淮安的高铁时代到来,“百里画廊”旅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重构淮安旅游格局,提高淮安“百里画廊”旅游的交通可达性。京沪、宁宿徐、淮盐、宿淮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高速公路成为淮安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但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一直受到快速交通通道匮乏的制约。与上海、南京的高速公路,大客车的运行时间分别为6个小时和3个小时。根据旅游业中“三小时黄金旅程”定律,即旅程时间在1个小时可以忍受,2个小时有点难受,超过3个小时就会有人放弃。随着连淮扬镇铁路和徐宿淮盐铁路的开通,淮安与省内各个城市实现高铁相连,也将逐步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从淮安到上海和南京的时间将分别缩短为2小时和1个小时,大大缩短淮安与周边城市时空距离。通过这两条高速铁路实现与全国高铁客运网络衔接,明显改善淮安中远程客源市场,大幅提高淮安旅游目的地交通可达性。

2. 成为淮安“百里画廊”旅游发展新动能。淮安旅游业发展至今也未能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问题不仅在于资源开发方式和管理体制上,更在于缺乏发展动力,而高铁将为淮安“百里画廊”旅游发展带来产业动力,驱动淮安城市旅游目的地演化。高铁网络使得淮安城市作为目的地的旅游流量不断增大,流质不断提升,旅游外来投资骤增,本地资本旅游化偏好增加,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多元化,旅游地自然面貌与人文风情将日新月异,最终形成颇有淮安风情的旅游胜地。未来,淮安可以沿着高铁站点向外省市推介旅游,并依托“百里画廊”资源,精心整合跨城市的主题旅游线路与产品,让高铁成为激发淮安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高铁开通使沿线景区走出点的困局,淮安地区各条高铁相继开通以后,交通更加便利,旅游跨地区与地区内部的合作概率大大增加,从而促成线与面的旅游格局形成;这也意味着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半径扩大、城市融合度提升,“百里画廊”旅游资源将在高铁场域中重新加以配置与整合,也将极大程度提升淮安地区的旅游吸引力。旅游资源整合将是必然趋势,旅游资源的整合将使得现有的旅游资源产生协同效应,形成品牌声誉与苏北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形象。

3. 引致淮安“百里画廊”旅游产品创新。据相关研究发现,国内高铁乘客的旅游特征与消费行为偏好,为高铁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素材。事实上,高铁开通后,原有的市场结构被重新解构,形成新的市场结构与客源地,于是需要创新旅游产品以满足新的市场需要。为此,淮安旅游部门、企业以及相关主体,必须对高铁时代的市场半径、客源地重新定义,分析并挖潜市场的需求特质,并且分析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市场与产品,然后再依托地区的自然文化特质,并融合主流的创意元素,设计出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形成特色化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品牌,并推出经典的跨区域主题旅游线路,协同打造国内一流的具有淮安特征的核心旅游吸引物。

4. 加强淮安与周边运河城市的旅游合作。高铁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沿线城市城镇化进程,优化沿线各地的资源配置,带动沿线城市产业发展。随着连淮扬镇、徐宿淮盐、连徐、连盐等多条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淮安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高速铁路对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显著,淮安“百里画廊”旅游经济将拥有更完善的交通网络、更强的吸引力和更大的发展潜力。在这种情况下,苏北区域合作就会显得尤为重要。苏北五市可以组建旅游联盟,共同打造“苏北高铁旅游”线路,充分整合区域内现有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凝练各旅游目的地的鲜明特色,实现优势互补。


二、高铁时代下淮安“百里画廊”建设面临的挑战


淮安“百里画廊”建设规模大、立意高,从长远来看,对于淮安打造“百里画廊”旅游名片意义重大。高铁时代下,对城市旅游资源整合和目的地形象提升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淮安“百里画廊”的建设不能不考虑到现有旅游的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不足,避免陷入到被周边城市“虹吸”的漩涡中去。

1. 淮安“百里画廊”旅游基础设施不足。一是市区旅游交通缺乏合理对接。淮安市的旅游景点多且分散化,每个旅游景点之间缺乏高效率的旅游交通路线。旅游景点与大型客运枢纽核心区如淮安客运南站、火车北站中间的接驳不够。淮安市内水体比较发达,京杭大运河、里运河穿城而过,完全能够开发水上旅游交通,既能够减轻陆地交通拥堵,又可以吸引住游客。二是星级旅游饭店招待能力有限。现阶段淮安市有星级旅游饭店48家,其中5星级旅游饭店1家,4星级旅游饭店7家,招待能力有限。伴随着游客的增多和购物的升级,旅游饭店的数目和产品质量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此外淮安市特色餐饮团队欠缺且服务水平较弱。淮安餐饮市场较为单一,品牌店占有了喜宴、商务接待等绝大多数市场,以招待旅游团为主导的特色餐饮欠缺。三是旅行社遭遇升级转型发展困境。现阶段旅行社由组团社运营模式慢慢转化为地接社运营模式。淮安市旅行社原先大部分全是以组团社为主导,地接社总数及品质比较弱。现阶段有旅行社109家,其中4星级旅行社2家、出国社2家,这种传统式的以组队为主导的运营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要求。

2. “百里画廊”旅游产品及服务需要升级。伴随着交通方式及游客消费观念的升级,游客对旅游产品及服务拥有更多的规定。但现阶段淮安“百里画廊”旅游产品以自然旅游观光为主导,多属静态欣赏,且缺乏在国内范畴知名度比较大的经典旅游景区。尤其是淮安运河文旅产品研发不足,缺乏总体开发和深层次发掘。为了更好地提高淮安旅游的竞争能力,务必增加旅游新产品研发力度,塑造“大旅游”的理念,从总体上制订淮安旅游总体规划,深层次发掘淮安旅游特点,全力以赴打造出经典路线。

3. “虹吸效应”不容忽视。对淮安来讲,高铁的启用可能是一把“双刃剑”。高铁提高了淮安交通可达性,有益于沿途资源的调优配备,同时也会造成“虹吸现象”。针对高铁沿途的地区来讲,都是会想尽办法把握住高铁产生的机会,角逐比较有限的客户资源。如淮安的“百里画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及服务没有显著提高,旅游业发展竞争能力没有提升,必然造成旅游的网络口碑降低,进而有可能发生“虹吸现象”。设备不及时更新、品味不太高的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将很有可能发生游客“过而不入”的状况,在地区旅游市场竞争中沦落为“过境地”。


三、高铁时代下淮安“百里画廊”旅游发展策略


1. 进一步完善市级规划,统筹“百里画廊”文化旅游发展。近些年,淮安市旅游业迅速发展。淮安依次颁布了《关于加快淮安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淮安市旅游奖励办法》,将旅游业发展列入“4+3”服务业体系中,打造文旅产业的品牌形象。高铁开通后,淮安市旅游部门和相关从业者应以全市打造“百里画廊”为契机,深入分析高铁时代出游意识,制订出合乎高铁新时代的“百里画廊”文化旅游发展政策。旅游部门在追求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百里画廊”旅游资源的原则,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更高品质、更高质量的“百里画廊”旅游发展。

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伴随着淮安高铁通车,以“百里画廊”为代表的淮安运河文化旅游发展迈入了新时代,但对比于机遇,加速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健全旅游保障体系,提升内功建设则变得至关重要。淮安市现阶段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景点全线通车、旅游指引标志、国旅总数、星级旅游饭店与酒店客房总数等层面,还比较缺乏。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建设高铁及周边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必要的餐饮、住宿、休闲购物等设施。同时,破解高铁与“百里画廊”主要景区的交通接驳难题,做到各交通方式快速便捷、无缝对接。如果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时间距离是缩短了,但因为最后几公里的接驳问题,导致旅游者旅途总时间并没有多大变化,这将拉大旅游者的心理距离与影响旅游者体验质量,必定会抑制淮安高铁时代“百里画廊”旅游的发展。力争实现“百里画廊”各主要景区交通节点无缝连接,同时提供良好的旅游配套设施与优良的服务体系。再者,相应的酒店服务业、餐饮业、旅行社等,也应加强监管,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程度,避免再现旅游负面事件的发生。完善淮安旅游景点的划分和旅游路线的设计,布局旅游交通,引导旅游公厕、标志地下停车场、购物营业网点等设施,逐步完善覆盖全市、比较完善的公共性旅游保障体系,提高游客游玩感受,补足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3. 树立全域旅游观念,开发“百里画廊”体验性旅游项目。塑造全域旅游观念,不仅仅把“百里画廊”传统的自然景观、民俗民风、历史人文等当作是能够开发的旅游资源,还需要考虑到社会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换,发掘其旅游综合利用的价值性,完成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阶段淮安紧紧围绕“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国际一流主题公园”两大目标,大力推动西游记文旅区基本建设。“百里画廊”旅游景点还需要开发设计大量参与度强、体验性强的产品项目,提高其文化底蕴,提升对旅客的吸引力。旅游部门应多策划城市形象的休闲活动,适当提升“百里画廊”体验旅游项目的数量。

4. 协调区域旅游,以“百里画廊”为主要载体,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积极主动搭建旅游合作平台,提升地区旅游协作已经变成时下旅游业界的共识。高铁开通之后,沿途的旅游资源都将被融合。地区竞合,要求淮安搞好与沿途地区的协作,重新设计规划旅游路线,协同制订地区营销战略,搭建大产业链、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旅游空间布局,完成旅游共享资源、旅游经济共创、旅游客户资源互送、旅游权益双赢的目标。

在“百里画廊”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方面,一是推进区域统筹,将“百里画廊”打造成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的特色项目,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华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上来,助推淮安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全方位深化国家战略和区域新格局背景下不同层面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样板。二是推进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要以打造“百里画廊”为契机,加强与国际运河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间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文化带命运与利益共同体。三是推进学术联盟。依托城市人才资源优势,集聚一批优秀专家,发挥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运河文化研究会、市政协文史委等作用,整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社团等资源,打造高端运河文化研究平台,形成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大运河文化研究高地,推动“运河学”建设,反哺“百里画廊”建设。


(作者:吴士勇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