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25 来源:
2020年的9月5日,新四军老战士史伟的骨灰在淮阴区刘老庄陵园安葬。
史伟是丰县人,1938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八路军685团进军苏鲁豫的时候,当地已经有大量的地下党员、老共产党人、进步青年组织的抗日武装,其中有史伟、安敏、史超等六位女性青年。地方武装上升到苏鲁豫支队,她们就来到了主力部队。
1940年7月,“胡田大队”作为八路军五纵的先锋,东进淮海地区后,随后在10月还是作为先锋南击苏中,急救黄桥。皖南事变发生后,“胡田大队”编入新四军序列,为新四军三师七旅19团,胡炳云仍为团长,刘锦平为政委。此时,19团是新四军军部的机动部队,直接听令于陈毅军长。1941年在益林战斗后,陈毅军长来到19团的驻地益林镇,说:“胡炳云这仗打得不错!今年多大啦?有没有对象啊?”军长的话是故意说的,他直接指挥的下属多大还能不知道?当时规定,二八、五、团,就是有28岁、5年党龄、团级干部,就可以找对象结婚。所以关键是下面一句。胡炳云平时再勇猛,这时候也胆怯,还没有回话,陈毅已经发话:“我看淮海地方上的某某女同志不错,眼睛很大。你要看上,我给你介绍。”打仗与谈恋爱不是一个话题,胡炳云被憋得杵在那里。这时候,旁边有胆大战友见此急忙解围说:“军长,胡团长已经有意中人啦!”陈毅闻言忙问:“是谁啊?很好嘛!”战友说是旅部的机要员史伟。
军长说,好嘛!于是“长官意志”,决定他们两人第二天举行婚礼,在益林镇的一个照相馆的后面偏屋里布置了新房。
从此,史伟伴着胡炳云,戎马一生,养儿育女。将军离休后,还带着夫人,按照四川袍哥的习俗,重走了一遍自己战斗过的地方。他们来到益林,小照相馆还在,但“新房”早已被改造,二位老人感慨不已。
战争结束了,史伟曾对丈夫感慨:你们当年从陕北来,我们家乡有那么多丰沛子弟追随共产党,为民族解放牺牲在苏北、东北、河北甚至华南、海南,特别是在刘老庄战斗中成为烈士……妻子的话,触动了胡炳云的思绪。20世纪80年代初,胡炳云来到淮阴,把战友刘治国的遗体迁葬到刘老庄烈士陵园。刘治国是新四军三师19团的参谋长,湖北枣阳人,是胡炳云最亲密的战友。胡炳云将军逝去前,报告中共中央办公厅,自己不去八宝山;史伟去世后亦来到了刘老庄,与丈夫团聚,与战友长眠于淮阴。
胡、史夫妻墓碑的方向朝南,但骨灰盒的放置却是面向西,胡炳云居北,史伟在南,丈夫依靠着妻子,远眺着西南四川的老家;史伟依偎着胡炳云,望着西北方向的家乡。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当年刘老庄战斗结束第二天,群众安葬烈士,挖了长38米、宽26米的墓穴,按照头向西北的方向掩埋了烈士遗体。因为很多烈士的家乡都在淮阴的西边。
史伟的骨灰安葬仪式我到了现场。胡炳云将军的墓旁,是刘治国烈士墓,他们将永远相伴。而墓前面栽有82棵柏树。
(作者:朱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