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孟烈士(画像)
吴师孟原名吴初生、吴思孟,湖南平江人。1938年加入新四军,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军需主任、新四军二师供给部部长、新四军军工部副部长、二师军工部部长。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重建后,吴思孟担任二师供给部部长。不久成立新四军军工部,担任新四军军工部副部长。陈毅建议他将原名的“思”改成“师”,从此改名为“吴师孟”。
1941年8月,日伪军大“扫荡”,新四军军工部所属兵工厂无法正常生产,军部决定将军工部的人员和设备分配到各师,各师设立军工部并进行兵工生产。吴师孟奉命率领吴运铎等 40余人前往淮南二师。他们日夜兼程,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最终到达二师师部黄花塘。二师在盱眙县旧铺的翟庄成立了军工部,吴师孟担任军工部长。军工部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年产60万发步枪子弹的兵工厂。吴师孟决定让吴运铎负责筹备并担任子弹厂厂长。吴运铎带领8名技工,在天高县平安乡小朱庄借用农民家的两间草屋建成“茅屋工厂”。由于设备、工具和材料严重短缺,吴师孟带领同志们走村串户,四处寻找破铜烂铁和木柴、煤炭。为解决机器设备问题,吴师孟冒着生命危险化装前往上海采买,并从敌占区购置了车床、钻床和刨床,还借用仙墩庙厢房,在院子搭建工棚,陆续调进150多人充实工人队伍,子弹厂初具规模。兵工厂开工后,吴师孟和大家一起投入紧张的生产工作,化铜水、倒弹壳、配火药、装填料,很快就成功生产出第一批步枪子弹。 此后,他又不断探索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子弹厂不仅生产出更多的步枪子弹,还生产了迫击炮弹和地雷等。
为了制造更多武器支援前线,吴师孟又在翟庄建立了一个平射炮厂,拥有职工200余人;在盱眙上何郢建立了一个平射炮弹厂,职工也有200余人;还建立了一个手榴弹厂和一个修械厂。这些兵工厂日产步枪子弹2500发、手榴弹600枚、迫击炮弹66发,有力地保证了新四军第二师部队弹药的及时补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吴师孟也因此多次获得嘉奖。
吴师孟烈士之墓
长期的日夜操劳,使吴师孟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经常咯血。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虽经多方医治,仍无法治愈。1942年8月,吴师孟在盱眙县旧铺翟庄不幸病逝,年仅43岁。人们将他埋葬在三墩坟场,并将他的一枚牛角印章、一支手枪、一副眼镜随葬墓中。新四军第二师召开追悼会,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吴师孟为抗日救国所作出的贡献。2014年9月,吴师孟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文章来源:“淮安宣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