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涟水抗日烽火:涟水抗日同盟会开启民众抗日救亡运动
时间:2025-08-11  来源:  字号:[ ]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在外的早期党员李干成、陈书同、王伯谦等人纷纷回到涟水,开展民众救亡运动。1937年12月初,宋振鼎从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带回了一批我党印发的有关抗日形势、任务和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小册子,李干成、万金培、陈书同等人阅读后深受启发和鼓舞,协商成立“涟水抗日同盟会”,把分散的民众救亡力量组织汇集起来,使之进一步发展壮大。

涟水抗日同盟会的成立与发展

1938年1月下旬,涟水各区代表60多人在灰墩小学召开大会,宣布正式成立“涟水抗日同盟会”(简称涟水抗盟)。会上推选李干成、万金培、陈亚昌、陈书同、王伯谦、林士钩、朱启宇等11人为理事会理事,李干成为理事长,陈亚昌、万金培为常务理事,闻金门为秘书。涟水抗盟成立后,按照合法程序向涟水县当局申请登记备案,遭到无理拒绝。

同年2月,苏北抗盟筹委会派吴觉、谢冰岩去徐州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面呈要求批准备案,获得批准,涟水抗盟也被一同获批在涟城内挂牌办公。期间,涟水抗盟派闻金门、姜龙楼到涟城主办《涟水日报》和《动员朝报》,主要转载中共中央有关抗日救亡文件。他们在印刷工人帮助下,先后印刷我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党中央号召全国抗战的宣言近万份,以及抗日救亡歌曲材料数千册,在全县各地广为散发。另外,组织一支由34人组成的抗日流动宣传队,走集镇串村庄,教唱抗日歌曲,演出话剧和街头剧,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

同年3月,陈书同受苏北抗盟委托去武汉寻找党组织,希望在抗盟中建立党组织。中共长江局驻武汉办事处负责同志董必武对抗盟的工作作出具体指示,并建议其主动就近与山东党组织联系。涟水抗盟根据董必武的指示精神,公开进行各项抗日救亡活动。为了培养抗日救亡骨干,苏北抗盟总会和涟水抗盟在涟水的灰墩、金城庵,联合举办两期干部训练班,每次学员三四十人,都是各县抗盟从工作实践中挑选出来的积极分子,教学内容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游击战争”“抗日群众运动”等,学员们培训结束后回到地方继续战斗,成为本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分子。

国民党的压迫与涟水人民的坚持

1938年秋,涟水抗日同盟会已经发展会员200余人。然而,他们的积极行动却引发国民党当局的不满。10月,时任国民党江苏省代主席、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下令取缔“苏北抗盟”,国民党涟水县政府也随即查封涟水抗盟的办公地点,并扬言要逮捕抗盟领导人,涟水抗盟被迫解散。

随后,王伯谦成立了涟水县民众抗日救国会,始终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得到了涟水人民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与此同时,苏北抗盟总会宋振鼎、李干成、吴觉和灌云、沭阳抗盟的部分骨干以及我党派在国民党第五十七军内搞统战工作的李欣,在沭阳汤沟召开会议,商定:为避免与国民党发生正面冲突,抗盟组织不再公开领导民众抗日斗争,而采取隐蔽活动方式。会上形成共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离开了共产党领导,抗日救亡就会缺少主心骨。大家一致推荐李干成、孙海光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汇报苏北抗日斗争进展情况,并请上级党组织派人来领导淮涟地区的抗日斗争。之后,经过多次汇报争取,苏皖特委派人前来涟水,开始淮涟地区党组织重建和恢复工作,从此,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涟水抗日同盟会虽然仅存10个多月,但是它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它在涟水乃至整个苏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传播了抗日救亡的思想,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骨干,而且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为日后新四军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此后,涟水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团、抗日兄弟团等相继成立,抗日武装力量蓬勃发展。

(文章来源:“涟水政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