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涟水特支成立旧址
一、中共涟水特别支部(1927.11—1928.1)
中共涟水特别支部于1927年11月建立。
在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期间,受大革命高潮的影响,涟水一些知识青年不满地方军阀统治,通过书信联系,在涟水的五港、大程集等地建立了国民党的秘密组织,积极开展活动。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青年,在涟水国民党组织和青年知识分子中亦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年秋,北伐军来到涟水,国民党涟水县政权、县党部建立,中共江苏省委派黎明(化名)和中共淮安特支书记陈治平等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亦先后来到涟水国民党县党部进行秘密活动。首先发展国民党涟水县党部委员张际高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又发展了县党部委员陆绣山/、张铸康等。他们以国民党涟水县党部名义,招收失学青年40余人,开办了为时两周的党务训练班,名为宣传三民主义,实为宣传共产主义。由黎明、张际高、陈治平等任教,以《海陆丰农民运动》《共产主义ABC》和《俄国十月革命运动》等为主要课程,并印发当时中共中央编印的《响导》周刊,对学员影响很大,一些进步青年积极要求参加共产党。到1927年底,共发展了12名党员。并于当年11月建立了中共涟水特别支部,张际高任特支书记,直属中共江苏省委领导。同年12月,改属中共淮阴特委领导。特支成立后,即组织训练班学员分头到全县各地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打击封建地主势力,农民运动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发展。
1928年初,涟水刀会暴动,在收缴了五港、时码、茭陵等地国民党警兵枪械后,于1月7日集中上千人围攻涟水城。由于刀会组织不健全,指挥不谙军事,三天后失败,刀会群众惨死者数百人。暴动中,特支派党员以人民代表名义与刀会首领联系,提出“杀富济贫、在农村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主张和不打涟水城、向农村发展的策略,未被采纳。事后,特支与刀会联系的情况随之暴露,张际高生恐遭杀身之祸,便宣布退出共产党,特支委员陆绣山、张铸康在其影响下,亦先后退党,涟水特支一时处于瘫痪状态。
中共涟水特支组织概况
(1927.11-1928.01)
书记:张际高
(1927.11 -1928.1 )
组织委员:陆绣山
(1927.11 -1928.1 )
宣传委员:张铸康
(1927.11 -1928.1 )
党员:潘鸿烈、姜龙楼、谢振鹏、朱培仁、李七五、万金培、沈光亚、徐慎缄等
二、中共涟水县委员会(1928.2 —1935.4)
1928年1月,中共涟水特支瘫痪,特支成员向中共淮阴特委反映了张际高等退党情况。淮阴特委派中共淮安县委委员厉冰心(后沦为叛徒、汉奸,1951年被镇压)来涟水整顿恢复组织,筹建县委。2月初,成立中共涟水县委员会。2月11日,中共淮阴特委、淮安县委在淮安北乡横沟寺组织武装暴动,暴动失败,组织指挥暴动的部分同志撤退到涟水,与厉冰心一起去省委,特委指定周珣担任县委书记。县委活动范围扩大到淮安北部地区(淮安因暴动失败,县委撤销,淮城划给淮阴县委,北乡划归涟水县委),县委组织名称为中共淮涟县委,不久,淮安县委恢复,中共淮涟县委又恢复为中共涟水县委。
中共涟水县委成立后,党组织的活动,由原以涟城为主逐步向农村扩展。在城镇开办平民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发动挑水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黄包车夫要求减免苛捐杂税,学生反对奴化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和抵制日货的斗争,在农村,发动贫苦农民,广泛开展抗租、抗税、抗捐、抗债等斗争,斗争活动波及全县各地。
到1930年,先后建立城区、大程集区、时码区、五港区、西区、北区、金岔区等7个区委,下辖70多个党支部和党小组,拥有党员近800人,农协会员上万人,是当时淮盐地区革命力量发展最快的县份之一。
1930年8月,中共涟水县委遵照中共江苏省委、淮盐特委关于组织“八一”武装暴动的指示,将县委改为涟水县行动委员会,成立暴动指挥部,县委书记吴长来任总指挥,全县下设金城庵、柴市、五港、下营4个暴动点,以金城庵为暴动指挥中心,组织以党员为骨干力量的暴动队伍近千人,于8月1日发起暴动,收缴了地主武装枪械及民间各类枪枝300余支。由于敌人势力过于强大,暴动准备工作不充分,加之大水阻隔交通,指挥与暴动点失去联系,仅坚持4天时间,就被国民党武装各个击败,吴长来等33名党员被捕。10月,县行委再次在大程集组织暴动,又遭失败。国民党政府大肆搜捕和迫害参加暴动的共产党员和群众,全县一片白色恐怖。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撤销行委,恢复县委。这时,暴动地区的区委和支部已停止活动。为适应严峻形势,坚持斗争活动,县委将原7个区委合并为城区、东区、西区和北区4个区委。
1932年春,党内开展反对富农路线斗争,中共涟水县委改组。是年冬,国民党实行胁迫自首和重用共产党叛徒的策略,党内出现叛变分子,党组织连遭破坏。中共涟水县委在坚持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的同时,组织力量专门打击对党组织造成严重危害的叛变分子,于1933年夏先后处决了死心塌地投靠国民党,出卖我党组织和革命同志的叛徒杨志发、李步雅,打击了叛变分子的嚣张气焰。11月,县委再次改组,同时将4个区委调整为东区、北区、西区3个区委。县委及各级党组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发动群众,开展向地主借粮度荒和反对国民党政府征工导淮的斗争,给国民党当局以很大震动。
1934年11月,国民党江苏省特务室根据叛徒告密,率军、警、宪、特到涟水,分两路对中共涟水党组织主要活动地区五港、十三堡等地同时进行突击性的大清剿,逮捕了二十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至此,东、西、北三个区委均停止了活动。
1935年四五月份,少数坚持活动的县、区委领导及党员,有的被捕,有的自首,有的被迫出走,涟水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彻底破坏。
(文章来源:“涟水政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