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纪念淮安籍烈士刘惠馨
时间:2025-04-11  来源:  字号:[ ]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无数先烈以铮铮铁骨筑起民族脊梁,用青春生命谱写救亡史诗。1915年出生的淮阴籍革命烈士刘惠馨,以其短暂的一生,实现了对党的誓言,在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被誉为“青年楷模”。

今年是刘惠馨烈士诞辰11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记者联合中共淮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推出专栏稿件,追忆这位为抗日救亡、为民族解放献出生命的巾帼英雄,激励更多青年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勇毅前行,让信仰之光永驻山河。

刘惠馨

走上革命道路

刘惠馨,女,又名刘一清,1915年3月17日出生于淮阴县城。父亲刘坎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大学,曾任航校教官、代理县长。母亲曹隽卿是坚强能干的家庭妇女。刘惠馨在七兄妹中排行第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得益于开明的家庭教育,她与姐妹均接受了良好教育,自幼成绩优异。

1934年,刘惠馨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在校期间,她主动研读进步报刊书籍,探索救国之路。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迅速波及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在进步学生带领下,刘惠馨积极参与工学院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加入游行示威队伍,直面当局展开斗争。

1936年8月1日,南京秘密学联(共产党外围青年组织)成立,刘惠馨加入其中,系统接触了马列主义理论,逐步认清帝国主义侵略与国民党腐败的本质,确立革命理想。

全面抗战爆发后,刘惠馨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战时农村服务团,投身工农实践。1937年11月,她与马识途等同学撤离到武汉。在那里,刘惠馨放弃了去重庆复学的机会,经董必武安排,进入湖北黄安七里坪党员训练班。两个月的学习中,她深化了对革命理论的理解,坚定了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1938年1月,刘惠馨转入陶铸主办的第三期合作训练班深造,同期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城市学生到无产阶级战士,她完成了思想与实践的双重蜕变,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鄂西播撒革命种子

1938年5月—1939年10月,刘惠馨奉命赴湖北鄂西地区开拓党的工作。她不畏艰苦,扎根工农群众,大力发展党员,为抗战时期鄂西党组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鄂西地区负责人雍文涛的领导下,刘惠馨等同志到建始县开展革命工作。针对当地党组织在大革命后长期中断的状况,他们迅速组建起抗战以来首个党支部,继而恢复全县党组织活动。为深入群众,团队以合作指导员身份,借办理信贷之机广泛接触农民。她和战友们脚穿草鞋,身背简单行李,辗转山区访贫问苦,克服语言障碍和生活不便等困难,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传播革命思想。随着当地革命形势的恶化,国民党对合作指导员进行更加严厉的监视和封锁,合作金库并归县库,不再向农民贷款,迫使各生产合作社相继解散。

1939年在湖北建始,刘惠馨召集开展党支部活动

1938年5月22日,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湖北省委。省委扩大会议确定工作重心转向农村,选派青年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雍文涛被任命为省委特派员返回恩施,以合法身份组建施南特支。鉴于刘惠馨在建始的卓越表现和组织才能,省委将其调至恩施参与特支建设。刘惠馨以七区合作办事处指导员身份为掩护,统筹机关工作并主管妇女运动,通过调研宣传和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多名妇女党员,为恩施党组织恢复重建开创新局面。

1938年10月,雍文涛、刘惠馨等人因身份暴露奉命撤离。同年11月,刘惠馨受命化名刘任文出任宜都县委书记,重建中共宜都县城支部。1939年5月,党组织为了开展敌后抗日工作,准备抽调一批骨干力量到苏北工作。刘惠馨的老家在苏北淮阴,她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临行前,她对已经成为恋人的马识途说:“这次回苏北,要和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我是抱着把自己的鲜血洒在故乡土地上的决心的!”然而,前往苏北的途中,恰好赶上竹沟事变,苏北之行没有成功,她又返回湖北,再次到宜都县工作。1939年7月至9月,按照时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钱瑛的指示,刘惠馨在宜都进行了整党工作,建立了云池区委、新场区委。

领导学生开展斗争

1939年10月,鄂西地区党组织在松滋县刘家场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决定撤销中共恩施中心县委,成立施巴地区特委,由马识途任特委书记,刘惠馨任特委委员兼秘书。在多年革命斗争中,刘惠馨与马识途结下深厚革命情谊。为更好掩护特委工作,经上级批准,二人结为革命伴侣。当晚,刘惠馨买回一对蜡烛,昏黄的烛光下,她为自己的婚礼写下这段文字:“我们结婚了,没有双方的收入和支出,用不着立此存照的证书,我们不必登报要求社会承认,这个社会我们本身就不承认。我们不会离婚,除非谁做了前线的逃兵。”

屯堡女中作为湖北战时联合中学分校,汇聚多地女校学生,多数人历经国破家亡,内心迷茫困顿。该校党支部由刘惠馨直接联系,她每周徒步数十里从恩施县城赴校参加党小组活动。这位“蓝布旗袍、青布鞋、短发齐耳、面容黝黑却目光炯炯”的女干部,总从包袱中取出进步书刊,为学生们打开认知新世界的窗口。

1939年12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指引下,刘惠馨领导女中爆发学运,斗争矛头直指校长刘礼琼。这位“轰炸机”校长不仅贪污学生伙食费、医药费,更指使教官压迫学生,制定严苛校规:禁止外出、检查信件、监视行动,校园如同牢笼。

为了按期掀起女中学运高潮,刘惠馨住在学校附近一户农民家,秘密指导学生运动,制定周密方案,强调“学运要唤醒觉悟,争取读书自由,凝聚抗日力量”。她要求党员隐蔽身份,组建学生自治会,发挥党外积极分子的作用,为发动学运高潮做好准备。

一天晚自习,刘礼琼无端训斥学生,引发一个班的绝食抗议。他谎称“有警报”,把学生赶到操场训话。同学们胸中蕴藏已久的怒火在这一刻爆发出来,她们喊出了“我们不是牛马,我们要自由”的口号。党员周佩珍以学生会名义召开大会,公布刘礼琼“十大罪状”。次日,30余名代表赴省政府请愿。教育厅经查实后勒令刘礼琼整改,学运首战告捷。

学运后党组织决定转移骨干,已怀孕的刘惠馨仍翻山越岭,协助疏散党员,在她的帮助下许多党员转移到安全的后方。一次,她到屯堡女中接头,深夜才到家,丈夫马识途看到她苍白的脸色,十分心疼她的身体。她说:“原谅我吧,我也知道不能这样,但是我总是想多做点事。我们现在从事的是一件光荣但是危险的事业,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落入虎口,再也做不成了。”

1940年8月,南方局指示撤销湘鄂西区党委,成立直接隶属的鄂西特委,何功伟任书记,马识途任宣传部部长,刘惠馨担任妇女部部长兼特委秘书。

鄂西特委决定收缩战线,以恩施为核心划分南北工作区,成员全部化名乔装,建立9个地下联络站,构建起巴咸运输线至重庆的秘密交通网。刘惠馨多次往返鄂渝,巧妙传递重要文件,并亲赴重庆曾家岩50号向周恩来汇报工作。

从被捕到牺牲

1940年12月底,刘惠馨在恩施五峰山洋湾医院产下了一个女婴。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恩施作为国民党湖北省政府的所在地,一大批共产党人遭到大肆逮捕和屠杀,形势十分危急。

随着鄂西特委的交通员、秘书相继叛变,刘惠馨与书记何功伟终遭逮捕。国民党反动派知道刘惠馨是中共在湖北地区的重要人物,一旦让她开口,就能彻底破坏湖北地区的中共组织。他们认为刘惠馨是女流之辈,又刚刚生了孩子,正是身体虚弱、感情脆弱的时期,只要软硬兼施就能让她供出党组织的机密。

起初,他们派叛徒前来劝降:“小刘,现在只有两条路,要么抗拒到底,死路一条,要么就像我一样,一切照实说,就有生路,你可要聪明一点!”见刘惠馨不屑一顾,敌人又许以全省青年及妇女之领导权,诱其投降,均遭痛斥。见软得不行,敌人就对她施以种种酷刑,刘惠馨遍体鳞伤,几度昏死过去,却始终一言不发。敌人又指使叛徒伪造何功伟的劝降信,被刘惠馨一眼识破。敌人还曾两次把刘惠馨押到荒郊野外,以枪决相要挟,可是她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并没有被吓倒。特务对刘惠馨无计可施,只能将其转移押往方家坝集中营管理所。

刘惠馨和女儿被单独关在集中营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屋里只有一张床和一个凳子。由于没有奶水,孩子缺乏营养,瘦弱苍白,为了使孩子活下去,她以绝食进行抗议。敌人对刘惠馨和孩子的迫害,激起了难友们的愤怒。特务见此,只好为刘惠馨的牢房开了一扇小窗,屋内透进一线阳光,她终于可以抱着孩子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晒晒太阳了!

斗争的胜利,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通过绝食抗争使敌人放松了监管后,她自觉担负起狱中党员组织领导工作,利用一切机会接触身边的党员,把他们组织起来与敌人斗争。她提醒大家:如果不是叛徒出卖,敌人无法破坏我们的组织,就是几个叛徒知道组织的秘密,也是很有限的,切不可误信叛徒特务的鬼话。她还利用各种办法向难友传递何功伟写的宣传材料,鼓励大家坚定信念,绝不向敌人屈服。集中营里虽然没有正式成立党的组织,但他们在何功伟、刘惠馨的引导和鼓舞下,经受了各种考验,保持着清醒头脑,懂得分辨敌友,团结同志,巧妙地与敌斗争。

1941年3月,特务们感到刘惠馨在狱中影响太大无法控制,便在一天夜里,秘密将她和女儿带到城北郊大梨树村一间黑屋单独关押。11月17日一大早,刘惠馨接到通知转移监狱,特务特别交代这次转监不能带女儿,她知道自己与女儿诀别的时候到了。这一刻,作为母亲的她心中满是疼惜和愧疚,想到女儿从出生未满月就和自己被抓进敌人的监狱,在黑牢中陪伴自己度过10个月的艰苦时光,而孩子父亲、自己的战友马识途也是生死未卜。自己不在了,女儿怎么办?她心如刀割,泪如雨下。女儿仿佛预感到什么,不断地哭闹,刘惠馨紧抱着女儿,亲了又亲。下午,女儿哭累了,在母亲的安抚中睡着了。刘惠馨这才腾出手来,为女儿做一点事,她先将一件男式旧衬衣拆开,裁成一片片规则的尿片。由于监狱里条件差,女儿一直没有好的尿片,这件衬衣,是丈夫的哥哥、女儿的伯伯马士弘来探监时留下的,他看到侄女连一块像样的尿片也没有,流着泪脱下穿在身上的衬衣,嘱咐弟媳给侄女做几块尿片。刘惠馨将做好的尿片叠好,放在女儿身边。国民党的行刑特务来了,她俯身在女儿的脸蛋上吻了一下。见她对女儿依依不舍,领头的特务说:“你还有机会反悔!”刘惠馨毫不理睬,大步走出小黑屋,在恩施北郊慷慨就义。

1960年“五一”前夕,马识途与女儿吴翠兰相认后在天安门广场合影

翌年6月,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指示南方局为被国民党杀害的何功伟、刘惠馨等人开追悼会,延安各界在八路军大礼堂举行追悼会,号召全党和全体青年向他们学习。《解放日报》随即发表社论——《悼殉难者》,赞颂烈士们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朽模范”!

(记者:徐薇,通讯员:成静,文章来源:“淮海晚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