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成钧在盱眙 威震敌伪顽
时间:2025-01-29  来源:  字号:[ ]

成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11年出生于湖北石首成家嘴,1927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军连长、营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营长、团长、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纵队司令员、军长等职。

在那烽火连天的全民族抗战中,成钧率部长时间战斗在盱眙及皖东(皖南事变后皖东改称淮南),为开辟和巩固盱眙和皖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挺进盱眙边境展开军事斗争

1938年12月,新四军军部决定撤销新四军第4支队的手枪团,成立教导大队和挺进团。1939年1月,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第1营营长成钧被任命为挺进团团长。

这个挺进团是以老8团的4个红军连队为骨干经扩编后成立的,全团不足500人。挺进团成立不久,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来到皖东找成钧谈话,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并介绍了当前的严峻形势,指出:“让人担心的是,江苏的韩德勤把我们向西赶,安徽的廖磊把我们往东赶,硬是把我们挤压在狭窄的铁路线附近,我们甚至没有一块根据地。”为此,张云逸指示成钧“我们要赶紧建立起皖东根据地,这是摆在我们眼前最紧迫的中心任务。你们挺进团和第8团跨到铁路东边去,沿来安、天长、嘉山、盱眙一带活动。建立起一个根据地的中心……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壮大我们的队伍。”

遵照张云逸参谋长的部署,成钧率领挺进团迅速转战淮南路东的盱眙、嘉山地区,展开军事斗争,开辟淮南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从此,成钧这位战将便与盱眙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任指挥。7月1日,以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为基础在安徽定远县组建了新四军第5支队,罗炳辉任司令员,成钧改任所属第10团团长。挺进团也因此改编进入第10团,统一归属新四军第5支队领导,仍活动在盱眙、嘉山一带。盱嘉山区岗峦起伏、地形复杂,是钳制津浦铁路线和蚌滁敌占区的战略要地,也是淮河和洪泽湖地区的重要游击区。

成钧率部刚到这里,就指挥部队击溃了鬼子的两次“扫荡”。一次是在嘉山县境内,给来自明光的鬼子以迎头痛击;一次是在盱眙石坝(后划归嘉山)击溃了鬼子的进攻,并将日军中佐司令官古川击毙。趁胜利之势,成钧果断决策,率部把当地的维持会和汉奸土匪武装全部清理掉。当年正值大旱,部队一时断粮,再加上有人染上疟疾,病号激增,成钧第10团也出现了减员现象。为了尽快弄到粮食,成钧和政委赵启民想方设法,最终解决了粮食问题,接着又考虑如何扩大队伍。他们住在一户姓宋的地主家里,地主的儿子宋恩光想参加抗日,成钧给予支持。宋恩光经四处奔走,拉起了近60人的队伍,成钧便正式任命他为队长。这一消息传出后,仅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盱眙、嘉山、凤阳等地的山区里,大大小小的游击队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都愿意受第10团领导。

成钧与赵启民为稳定队伍,把第10团的各个连队与新诞生的各游击队混编,组成10个连,对原游击队长给予重用,其中不少人都担任正职。第10团迅速发展到1500人,战斗力也大为增强。

半塔集自卫反击战大显神威

1940年3月,国民党桂军第21集团第176师及地方顽军,向津浦路西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第4支队发起进攻。新四军第5支队和苏皖支队前往增援。

留守在津浦路东的只有少数部队,连同在盱眙半塔集(后划归安徽省来安县)的后方机关、教导大队,总兵力约2400人。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府主席韩德勤趁新四军路东后方空虚,遂调集第117师两个团、独立第6旅、盱眙县常备旅、六合县常备团等部,共约1万多人,分多路向半塔集进犯。

3月21日拂晓,皖东半塔集自卫反击战拉开序幕。在这次保卫战中,当半塔集陷入险恶境地时, 留守主力成钧第10团中的两个营,成为半塔集自卫反击战主要领导人邓子恢手中的“救火队”,哪儿告急就攻打到哪里。战初的一天,成钧率部选择敌人工事薄弱部位,形成拳头,捣毁阵地,然后再向两侧出击。部队悄悄向山下隐蔽运动时被敌人发现,顿时激战起来。战士们喊杀声震天响,向敌人的临时工事扑过去。成钧团长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把顽军打得落花流水。

此后,随着战斗形势的需要,成钧率部急行军到半塔东北的大田郢附近构筑工事,与半塔西南之侧第15团两个连相呼应,形成了对进攻半塔之顽军南北钳击之势,从而牢牢地掌握了保卫半塔的主动权。顽军韩德勤部集中兵力猛攻半塔,不断遭致失败,人心惶惶。成钧率领的第10团两个营在固守待援期间,不断派出战斗小组袭扰敌军,同时还展开政治攻势,使顽军士气更加低落,军心陷于动摇。

几日后,战斗形势有了转变。江南指挥部陈毅指挥的苏中挺进纵队由叶飞率领抵达;路西我军在战胜安徽桂顽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和增援路西的第5支队罗炳辉等,率部东返。我军随即分4路对江苏韩顽进行全线反攻。特别是罗炳辉率领的新四军第5支队指战员,面对强敌,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坚守待援,以空间换取时间,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法,打击、消耗、分化、疲劳、拖住敌人,苦战八昼夜,保证了路西我军作战的胜利,实现了我军集中主力先打桂军后再击败韩顽的战略意图,从而瓦解了敌企图把新四军赶出皖东的阴谋。

在反攻作战中,成钧率第10团主力向西北追歼秦庆霖部,在盱眙涧溪(后划归嘉山县)与秦庆霖部主力的1个营相遇。经过一番激战,一举歼敌300多人,并活捉了营长洪端。成钧率部占领涧溪后,又乘战胜余威,长途奔袭,夺取了秦庆霖的老窝——盱眙县城,宣布盱眙解放,并建立起县委、县政府。当盱眙社会秩序稳定后,成钧又率部继续东进,相继控制了黎城、金沟、银集、闵桥等地区。并协助高邮县及闵桥、金沟、黎城等区乡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与此同时,成钧第10团在战斗中增编的两个游击队,还分别调配给了盱眙、嘉山两县,以组建警卫部队和地方武装。

淮宝战役智斗“小刀会”

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刘少奇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决定组织淮宝战役。组成的战斗序列为:新四军第5支队第8团、第10团;第4支队第7团;南下的八路军第5纵队第4团。由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等人实施战役指挥。

1940年8月初,罗炳辉率部从盱眙出发,进入淮(安)宝(应)地区,战役打响。成钧率第10团作为第5支队的第一梯队,首先自盱眙北渡三河,挺进到仁和集附近。紧跟着,其他各团由南向北推进,顽军节节败退。

8月15日,罗炳辉指挥4个团的兵力,对顽军退守在双沟、仁和集、岔河镇一带的两个团实施了毁灭性打击,为淮宝战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次战役中,成钧对地方反动武装“小刀会”进行严厉打击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对受害群众的争取工作。小刀会在淮宝地区遍地都是。他们聚成匪、散为民,大股数千人、小股数百人;他们跪经念咒、练拳习武,吞朱砂酒、喝迷魂汤,自称是“刀枪不入的天兵天将”;他们的头目都与国民党政府官员和顽军军官串通一气,其中还有不少人与日伪沟通。

战役初期,小刀会成员见到我军,就发疯似地冲上来,第10团有10多个战士被小刀会的人砍伤。有些老战士气得要用武力解决他们,但成钧团长不同意,认为他们是被韩德勤和秦庆霖等人利用,大多数会员都是受骗的群众。所以,对于他们该打击的则打击(如对会头),该教育的则要教育争取。

一天上午,第10团团部驻地附近各村传出鬼哭似的牛角号声,随之冒出一片片的小刀会队伍。一些领头模样的人物,头扎红布条、身穿红马甲、腰缠黄带子、手持大砍刀,跑在人群前头,狂叫着:“天兵们往前冲啊!”那些会众的行头是身穿黑大褂、腰系红带子。在其后边,躲躲藏藏的则是韩、秦小股顽军。这些花里胡哨的人群口念符咒、手舞大刀片,像中了邪似地杀将过来。这时,成钧团长传令各营:“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开枪!”当“天兵们”快接近过来的时候,成钧让数十位战士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一字儿排开,突然间往人群一旁扔出几颗手榴弹,一阵猛烈的爆炸声,吓得“天兵”直往后退去。有几个小头头来不及逃跑,即被成钧“请”进驻地。这时,躲在后面的小股顽军也跑得无影无踪。

就这样,成钧第10团在淮宝地区与小刀会共有8次交锋。对小刀会的斗争,一直采取以政治宣传教育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办法,即对首恶分子坚决镇压,而对会众则从宽处理。在这方面,成钧对付小刀会“花监会”的故事,最富戏剧色彩。“花监会”,早年叫“红灯照”,成员尽是些十七八岁的姑娘。这些姑娘受迷信灌输,深信坛主说的——她们这些没破童贞的黄花大闺女本是王母娘娘身边的玉女神姑,道祖爷爷最愿在她们身上显灵;因此,她们身上的法力是无穷的;要是为道祖升了天,便是到王母娘娘那儿归班去了。更要命的是临“出征”前,那些小刀会的坛主们先给她们灌入迷魂药,让她们糊里糊涂地往前冲杀。

一天早上,一大片清一色的姑娘,身穿白衣白裤,一手提花篮、 一手拿纸扇,向成钧团部刘庄走来。她们不听哨兵劝阻,不住地摇动扇子、摆动花篮,口中念念有词,疯疯颠颠直奔团部。她们手中的花蓝里垫着一块白布,白布上放着一把明亮的尖刀。成钧让战士们爬上墙头喊话,要她们不要受骗,赶快回家,可是这些喝了迷魂药的姑娘们根本听不进。她们在稻谷场又念了一阵咒语,便疯劲大作地行动起来,一个个把花篮挂在脖子上,举起匕首冲撞庄门,撞不开就退回稻谷场再念咒语,再发疯、再冲撞。一直折腾到了下午。大概是姑娘们喝的迷魂药药性已过,疯劲儿也大大减退,但还有不少姑娘尖声嚎叫,有的还揪住自己的头发打滚、哭起来。

这时,成钧一方面派战士们到各村庄通知这些女孩的妈妈来带人,一方面命令团部警卫连把“花篮会”姑娘们包围起来。她们见了战士们黑洞洞的枪口,一个个瘫倒在地,不敢动弹。成钧叫一些女同志上前,分别扶起她们,又叫战士们抬出已准备好的开水、热饭给她们。不一会,姑娘们的妈妈都赶来了。女儿们抱住各自的妈妈哭起来。那种场面使站在附近的战士们无不为之动容。在这种场面下,成钧团长站出来讲话:“各位大娘,快把闺女带回家吧!她们受坏人蒙骗,不能怪她们。我们是来打鬼子的,是保护你们的,同你们是一家人。”那些妈妈们,跪在地上千恩万谢了一番。一位绅士打扮的人走到成钧团长面前,脱帽鞠躬说:“鄙人是东村的教师,这里发生的一切,我都见到了。贵军真是仁义之师,仁义之师啊!”

淮宝战役结束后不久,即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2月,新四军第2师组建。鉴于成钧在军事斗争中所表现出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而被直接提升为第2师第5旅旅长(该旅是由新四军第5支队各团改编的)。

解放战争时期,成钧历任新四军第7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3野战军第25军军长,率部先后参加苏中、涟水、宿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屡建战功。在渡江战役中,他指挥部队率先突破敌人10公里防线,继而率部昼夜兼程80公里,取得了歼敌主力第二十军的显赫战绩,为保证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钧历任第10兵团副司令员、华东防空部队司令员、中央军委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华北防空部队司令员、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防空副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技术部部长、空军党委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成钧为建设空军、国土防空体系和空军地对空导弹部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土防空作战中,他多谋善断,精心组织,精心指挥,多次取得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的重大战果,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赞扬。他多次参与组织热核武器试验,为空军的发展壮大和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成钧先后被选为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作者:邹振国,文章来源:“盱眙历史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