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淮海战役
1948 年9 月,辽沈战役打响。10 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准备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打响前夕,江淮区党委、江淮军区即进行支前动员。1948 年10月3日,天高县委根据江淮第一地委的通知精神,发出《关于整顿后勤与扩大武装的通知》。其中整顿后勤,即要求准备担架与运输船只,在10月10日前做到:公平合理地把班队组织好,每村做好5副担架;确定区、乡、村后勤干部;使干部知道为什么出后勤,出后勤与自身的关系。
根据县委通知精神,全县分三阶段掀起支前热潮。第一阶段,进行思想动员。县委发出通知后,紧接着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尔后,在乡村干部与群众中进行时事与阶级教育,确立胜利信心与支前为自己的思想。同时,宣传支前任务与要求。任务是每村5 副担架床,全县1000副, 每个担架床配5个民工,全县动员5000名民工。要求服务战勤,不分担架与运输,服务于前方担架和远距离的运输为一线担架,服务于后方担架和运输为二线担架。为做到赏罚分明,公平合理,解决好生产与支前的关系, 还讨论制订了整顿后勤实施计划与奖惩条例。乡村成立后勤委员会,进行具体指导。第二阶段,组织整训。以组召开会议,自报互评,民主确定名单,进行登记造册,编排序号,开展整训。第三阶段,以县集训。全县支前民工以区为单位集中来县,并随时准备出发,县印发集训教育提纲,主要集训内容有时事教育、防空知识教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生活制度和行军常识教育、到新恢复区应注意的问题教育等。
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11月12日,江淮区党委、江淮军区发出支援前线紧急总动员令,号召江淮地区全体党、政、军、民立即行动起来,支援前线,为争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江淮而努力。11月15日,江淮区党委发出《关于加强支前工作的指示》,要求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同时,淮南津浦路东支前司令部成立。根据地委要求,天高县成立支前司令部,县长张静江任司令,副县长许彩文为副司令,支前工作全面展开。
天高县第一批出动闵塔、银涂、南湖、黎城4个区的担架队,共450副担架、2250名民工,时间近一个月。第二批出动担架队,时间一个多月,其中闵塔、金沟两个区出动两个担架团,均由区乡干部带队。共出动长期民工5000余人,担架1000余副。此外,还组织短期民工向前线运粮,仅在小河东地区,采取边征收边船运的办法,给前线运去公粮290吨。
天高县担架队在前线吃苦耐劳,爱护伤员。高宝湖区民工丁隆昌运送炮弹和衣服,别人挑两箱,他挑三箱。横桥乡一位姓顾的民工抱着伤员大小便,一夜烧6次茶水给全队伤员喝,用自己节余的7块钱买肉给伤员吃。伤员们感动地说:“你比我们的亲兄弟照顾得还好。”
民工们完成任务复员回乡,县里均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且评功授奖。1949 年1月26 日,银涂、高宝湖两区百副担架民工完成支前任务。炳辉县后勤司令部在驻地铜城举行欢迎仪式。大街上贴起红红绿绿的标语, 搭起一道道彩门,民工们排着两路纵队从大街上进入会场。会场上高悬8面奖旗,四周布满支前大幅标语,还有3 只花船在民工队伍中穿来穿去助兴。会议首先由县支前司令部的司令、政委讲话;接着由带队领导高宝湖区区长,银涂区区长、教导员一一报告支前情况;后进行评功授奖。其中, 高宝湖担架队被解放军某部称为“快速纵队”,该区横桥乡中队被称为“火车头中队”。横桥乡、蔡花乡、金东乡和湾桥乡的杨平村、小桥乡的小桥村、银集乡的双平村被记集体功,获奖旗1 面。个人功分一、二、三等,干部功臣奖给笔记本,民工功臣奖给功劳证,铜城、金沟两剧团还进行慰问演出。
淮宝县吕良、南宁、东湖3个区征收秋粮1525吨。东湖区由区委副书记冯俊尧带队,出动500多条民船,突击将250 吨大米运送到泗南花园口和青阳镇。南宁区两次组织2000余名民工运送75吨小麦和军鞋到淮海前线,其中360人的支前营带着60副担架随军行动。
在全力支援前线的同时,天高县、淮宝县还积极动员青年参军,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1948年12 月上旬,天高支队归建第三十四旅第一〇〇团,县政府从金沟及沂杨、汊涧等区抽调了3个连300名民兵,组建天高县总队(后改称炳辉县总队),参加收复天长等战斗。12月27日,淮宝县武装总队4个连被编入分区兵团和军区部队。群众说:“我们要翻身,只有送子参加解放军。”
淮海战役历时66 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经过这一战役,长江中下游以北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这片地区获得解放,并同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支援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一结束,人民解放军就开始准备渡江战役。江淮区党委紧急动员全区党政军民,全力支援前线,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各县成立支前指挥部,县长任主任,县委书记任政委,区设支前委员会,乡成立生产委员会,村成立支前小组。同时,要求把支前系统看成是军事性质的组织机关,区以上的单位全部变成支前机关。
因南下解放军需要,1949年1月下旬,江淮第一地委下达炳辉县征集支前大米任务。炳辉县立即向各区下达任务,其中小河东闵塔、银涂、高宝湖3个区第一批加工与运送大米的任务是6419石(折合514吨)。小河东砻声隆隆,昼夜不息,抢着加工大米。闵塔区全部砻坊日夜赶做出4900多石大米。塔集乡宝塔村在村长萧国喜的带领下,两批任务加工大米60石, 全部提前3天完成。塔东乡600石大米也在10天内加工完成。加工好的大米又突击装船,男女老少一起往船上扛米。塔集挑水工找不到米袋子, 就用一副水桶装米往船上挑。
到1949 年3月25日,闵塔、银涂、金沟、黎城、北湖、南湖6 个区,为支援渡江战役(含淮海战役部分),共征集大米1972 吨,小麦1236吨,公草1653吨,分别占同期炳辉县支前粮草的94.3%、98.4%、91.9%。此外,还有咸鱼400担,大批慰劳军鞋,每个区还有两个剧团参加慰问。渡江战役前夕,抽调大批船员投入支前运输,南湖区就出动民船200艘。渡江战役中, 不少船工参加了运送解放军过江的战斗。南湖区横桥乡高庄村船民李富林在载运解放军过江时,冒着国民党军飞机的扫射,爬上3丈多高的桅杆连接被炸断的篷绳,当场英勇牺牲。
1949年3月,江淮第二地委向淮宝县下达了紧急支援渡江战役前线的任务,组织800人的随军担架团支援渡江战役。淮宝县委、县政府随即通过党内外会议,深入进行思想动员,并采取越级动员(区动员到村一级)方法,进行支前动员。各级党组织层层提出“六个保证”:一是保证民工自觉自愿出征;二是保证民工运输工具(扁担、麻绳、口袋等)齐全,生活用具(碗、筷、换身衣服、鞋、草垫或席子、黄烟、洋铁筒、葫芦、识字本)齐全;三是保证民工按时集中;四是保证帮助民工搞好家庭生产、生活,做到耕种、收割不误时,帮助生产不马虎,在帮助生产时只吃家常饭;五是保证改造与管好二流子,使其走正道;六是保证大公无私,做到公平合理。
3月29日前,在浔河以北的盐南区、盐北区、黄集区、林集区,动员组织800人的担架队伍,由副县长姚和卿、县委民运部部长余景阳带队出征。出征前,各区都由区委书记进行动员,明确目标:随军到达江西,任务是抬担架。由于时间长、任务重,县组成长期(准备六个月)支援渡江前线随军担架团,团政委姚和卿(副县长),团长余景阳(县委民运部部长),组织工作陆长秀(东湖区委组织部部长),锄奸保卫干事万浩庭(后为避同名改万象新,南宁区委公安员),医务员姚伟鼎、粮草供给员左大勋,并编成班、排、连、营,800人一律换上黄色军装,形成半军事化的支前队伍。对于支前出征队员家里的农活,由各村组织代耕户,帮出征的人家代耕、代种、代收,未出征户五户帮一家。每个代耕户都派代表到动员会上作表态发言, 保证完成出征人家的农务活,使出征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全力以赴上前线。
3月29日,支前队伍准时在淮宝县顺河集集中,并从顺河集出发,途经青阳、泗州,行程5天到达临淮头。搭船过淮河,又经蚌埠踏上青阳公路,与山东的支前队伍会合,同解放军大部队一同南下,千军万马,声势浩大。4月21日晚,支前队伍到达合肥,继续日夜兼程,加快步伐往安庆方向出发。4月23日,支前队伍到达安庆后,随即到华野支前司令部接受任务。下午,支前司令部贺主任向支前队伍作了形势报告,由于战局好转,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已横渡长江,向前推进的速度很快。在这种形势下,淮宝随军担架团根据上级命令,支前人员返回复员。
在组织支前担架团的同时,淮宝县全县出动常备民工1132名,由县区干部11名、乡干部25名、村干部75名带队,冒着连天阴雨,赶到指定地点。从支援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全县共出动常备民工担架1421副,挑子10221副,驴1101头,船2415艘,民工24364人,工时4412480个。出动短工转送担架501副,小车99辆,挑子4484副,驴4964头,船2134只,大车399辆,牛1314头,民工37334人,工日142807个。吕良区农民张贤才在扁鱼塘渡江中,获“渡江第一船”的光荣称号。
金湖人民的英勇支前,为百万雄师胜利渡过长江,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进而解放全中国贡献了力量。
(文章来源:“金湖史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