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五,名联芳,字桂五,1905年出生于盱眙县西高庙区水冲港。其父李冠庭是当地一个大地主,拥有可耕土地4000余亩。
李桂五6岁入私塾,9岁时被土匪绑了“肉票”,李冠庭花了1000多块银元为他赎身,后将他送入盱城山上读书。毕业后,李桂五考入安庆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后又考入上海新华美术专科学校。在此期间,李桂五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秋,李桂五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回到盱眙县,以李家大少爷的身份开展活动。当时西高庙是盱眙县反动势力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不但有四区区公所和盱(眙)来(安)天(长)三县联防队,还有当地众多的土豪劣绅。
李桂五性格豪爽,为人正直,平易近人,没有地主家少爷的架子,因此不少青年农民愿意与他交往,他也借此机会宣传革命道理。青年农民朱德永、喻传根、万秀楠、沈洪才等都是在与他的交往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1930年夏,当地发生水灾,李桂五为了更有力地发动群众,借机开展了借粮斗争。他不但组织贫苦农民砍伐自家竹园的竹子和大树,编竹器、烧木炭,卖钱买粮分给灾民,还迫使他的父亲开仓拿出500石粮食分给灾民,以解灾民的燃眉之急。此外,李桂五还带领灾民到其他地主家开仓分粮。李桂五在“借粮”斗争的基础上,将西高庙的贫苦农民进一步团结起来,又组织了工农革命互济会,并从中秘密发展中共党员。
李桂五回乡一年多,通过秘密串联,很快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盱眙大地上,李桂五尽情播撒着红色的革命种子。
●领导暴动
1931年夏,经中共长淮特委批准,李桂五牵头成立了中共西高庙和中共谢家港两个党支部,万秀楠任谢家港党支部书记,刘明溪任西高庙党支部书记。同年9月,在这两个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中共盱眙县委,李桂五任县委书记。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共江苏省委和长淮特委决定在西高庙地区组织农民武装暴动。为此,特委派遣民运特派员武飞、军事特派员徐德文到盱眙加入县委并协助李桂五工作。
1932年4月初,李桂五召开西高庙党支部大会,有29名党员参加。会上,李桂五传达了省委和特委的指示,要尽快举行暴动。通过认真分析讨论,全体党员表示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并确定暴动日期为4月17日,后因泄密,中共盱眙县委决定提前一天举行总起义。他们将城内瑞岩观、龙山寺、都天庙等庙宇内菩萨前的大红幔子扯下,做成红袖章,作为起义农民佩戴的标记。
4月16日晚9时,起义在武飞、李桂五等人领导下打响。参加暴动的农民手拿大刀等武器揭竿而起,武飞、徐德文、李桂五分别率领队伍向西高庙街上冲去。顿时,西高庙四周的火堆也燃烧起来,火光冲天。几百名互济会员也赶来了。暴动队伍缴获了西高庙四区区公所、盱来天三县联防队及附近季郢土圩子的长枪、短枪数十支。西高庙武装暴动在李桂五等人领导下取得了胜利。
暴动胜利后,李桂五等人连夜将暴动队伍带到水冲港刁营整编,成立了盱眙红军游击队,下设3个中队、9个分队和1个警卫排,武飞任政治委员,李桂五任大队长,徐德文任军事参谋处长,王世举任后勤联络处长。在短短2个月内,盱眙红军游击队发展到700余人,扩编为4个中队、14个分队和1个警卫排。在李桂五的领导下,盱眙红军游击队进行了武装斗争,声势之大不仅使国民党盱眙县反动当局惶惶不可终日,而且影响到周围各县,甚至直接威胁到南京的国民党政府。
此后,这支队伍先后被改编为盱眙工农红军游击大队和中国工农红军徐海蚌地区游击支队。队伍很快发展壮大到2000多人,并一直活跃在以盱眙地区为中心的徐淮蚌地区,与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势力展开斗争,扫灭了敌人在江淮地区的威风。
盱眙红军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引起国民党盱眙县政府和土豪劣绅的极大不安,他们联名向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求援,最后蒋介石命令国民党中央陆军骑兵第十一旅会同安徽省警务旅一部及盱来天三县地方民团共赴盱眙。8月上旬,这支反动武装开进盱眙县城,旅部设在九中(原盱中校址)。
●英勇就义
1932年8月20日,国民党中央陆军骑兵第十一旅蒋侃如率部开始对盱眙红军游击队阵地发起进攻。他们采取步步为营、层层封锁的方法,包围西高庙,制造“无人区”,把盱眙红军游击队围堵在长山山区。在敌众我寡的艰难形势下,盱眙红军游击队奋勇打退敌军的多次进攻,但终因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太大,游击队员大多英勇牺牲。当夜,李桂五率领20多位战士一边和敌人展开殊死战斗,一边向洪泽湖方向突围。
8月23日,李桂五在蛤瓢滩又遭国民党部队包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李桂五抱着一捆芦苇跳入河中。河宽,风高,浪急,李桂五精疲力竭,漂游到淮河南岸的盱城乱石堆时,被前来搜寻的敌人发现被捕。蒋侃如以老同学的身份设宴款待利诱李桂五,遭李桂五痛斥。敌人无计可施,于是对李桂五痛下毒手。
1932年8月30日,李桂五在西高庙的一块高地上英勇就义,时年27岁。1942年清明节,在西高庙区水冲港李桂五墓地举行李桂五烈士追悼大会。淮南公署主任方毅致悼词,深切缅怀李桂五同志短暂而又荣光的一生,是李桂五点燃了盱眙的第一把革命之火,领导发动了西高庙农民武装暴动,组织成立了盱眙第一支红色革命武装——盱眙红军游击队,将盱眙革命斗争推向了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盱眙人民为了纪念李桂五,将西高庙乡更名为桂五乡,将乡西北部的水库命名为桂五水库,将原县委礼堂命名为桂五礼堂。一个个名字,记录着盱眙人民对李桂五烈士的深切缅怀。
2009年,在“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和“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即江苏“双50”人物)评选活动中,李桂五是淮安地区唯一入选“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
2018年12月13日,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淮河南岸纪事园内,苍松静默,淮水浩荡。盱眙县委、县政府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李桂五铜像揭幕仪式,以此缅怀先烈,纪念盱眙解放70周年。
李桂五铜像身着长衫,神态安详,右拳高举,深邃的目光望向前方。坚定的目光里,是一名共产党人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向前、舍生忘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地屹立在人民心中。
(作者:赵海洋,文章来源:《淮海晚报》2024年9月23日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