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期间
时间:2024-09-20  来源:  字号:[ ]

新四军军部自1937年12月在汉口成立后,驻地非止一个,在南昌、云岭、盐城、阜宁、临沂等地是众所周知的,而驻地时间最长的是淮安盱眙黄花塘。笔者根据现有资料,着重介绍新四军军部驻黄花塘期间的一些情况。

我们认为,新四军军部的活动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一)1937年12月军部成立至1941年1月“皖南事变”,军部活动于汉口、南昌、云岭等地;(二)1941年1月25日重建军部至1942年12月25日反“扫荡”开始,军部活动于盐城、阜宁的单家港、停翅港等地;(三)1943年1月10日至1945年9月11日北上,军部驻黄花塘(包括盱眙县境内的千棵柳);(四)1945913日军部北上山东至194722日新四军番号正式撤销,驻苏北淮阴、山东临沂等地。

新四军军部迁徙黄花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反“扫荡”;淮安根据地巩固,群众觉悟高,敌人力量薄弱;地理环境优越,易守难攻。盱眙县黄花塘原是第二师驻地,军部迁来后,二师师部迁至盱眙与来安县交界的大刘郢。军部为了保密,对外称“一中队”。军队首长也用代号,如陈毅代军长,饶漱石代政委,张云逸副军长、赖传珠参谋长,分别以九〇九、七〇七、五〇五、三〇三代之,军部番号是“十五团”。这次军部转移,保密工作做得特别好,在很长一段时间敌人摸不清底细,被蒙在鼓里。日军于1943年2月中旬(这时军部已驻黄花塘),由第十七师团长酒井康统一指挥日伪军二万余人,向盐阜区进行大“扫荡”,企图消灭新四军军部,却扑了空。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期间,除指挥所属各师向日军作战外,还开展了整风、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

敌后整风时间很长,从1942年春到党的“七大”召开,经历三年多时间。整风学习和时事教育相结合。为了配合整风学习,华中局党校(驻盱眙县新铺)还排演了苏联名剧《前线》。经过整风运动,大家马列主义水平显著提高,达到了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一致,也提高了觉悟,增强了团结。“精兵简政”是从1942年底开始的,那时大批机关干部,被充实到连队或地方,有病的被精简回家,有的干部还将小孩寄养在群众家里。淮安虽盛产粮食,但由于日伪的封锁,各种军需品供应十分紧张,军民生活很艰苦。1943年初,军部到了黄花塘,正值春荒。于是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军首长带头开荒种粮、种菜、饲养家禽等,不久便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

当时的居住条件也很差,就连陈毅代军长也只住在黄花塘塘埂上用土块垒墙的三间茅草屋。警卫员住当门一间,一头为陈毅同志卧室,另一头为办公室。张云逸副军长住在一个姓徐的群众家里。条件虽然艰苦,指战员们却以苦为乐,毫无怨言。军部还经常召开军民联欢会,军部文工团表演歌舞节目,当地农民则玩旱船,踩高跷,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气氛。

1943年11月,陈毅同志奉命赴延安。当他离开黄花塘时,依依惜别,赋诗一首:战斗相依久,初别意苍然。长记叮咛语,早去复早还。但他此去后因戎马倥偬没有复还故地,他儿子陈昊苏同志在80年代初来此回访过一次。

新四军军部驻黄花塘期间,是抗日战争由相持进入反攻阶段,功绩显赫,战果辉煌。自1943年初至1944年底,军部所属各部队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和“清乡”,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发展并巩固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边、皖江、浙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到了1945年春,新四军开展了攻势作战,基本上肃清了长江以北、津浦线以东、陇海线以南的日伪军,各抗日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从军部迁徙黄花塘开始,新四军军部在盱眙县黄花塘、千棵柳直接部署和指挥了一些重要战斗,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如1943年春的盐(城)阜(宁)区反“扫荡”,歼日伪军约1800余人;同年2月22日的江苏沭阳县的钱集战斗,歼日伪军800余人;3月4日,江苏省泗洪县的黄八圩战斗,歼日伪军70余人;3月5日,淮安县东南的车桥战斗,共歼日军大佐以下460余人,歼伪军480余人;1944年12月22日,江苏六合县程家桥战斗,毙伤日伪军120余人,俘伪营长以下200余人。还有五尖山战斗、占鸡岗战斗、桂子山战斗等等。这许多战斗,给日伪军及国民党军以大量杀伤,壮大了我军的战斗力。仅1943年这一年,新四军就作战5327次,共毙伤敌军5470人,俘12357人。其中,一师在苏中作战1724次,二师在淮南作战2109次,三师在苏北作战1403次,四师在淮北作战1571次,五师在鄂豫皖边作战624次,六师在江南作战406次,七师在皖中作战280次,浙东游击纵队在浙东作战100次。

当时新四军军部与各师部队的联系,凭借五条交通线:第一条:由淮南向东去一师、苏中区党委,经高邮县闵桥区乘船过湖,东至界首、氾水镇之间渡运河入苏中。第二条:去三师、盐阜区党委,经盱眙县马坝镇过三河,从吕良桥经宝应县南郊转益林、东沟等地。第三条:去四师、淮北区党委,由盱眙县蒋坝镇渡洪泽湖到龙集或泗洪县半城镇;或由盱眙县城东乘船去半城镇。第四条:去七师、津浦路西地委,跨过津浦铁路西侧的封锁沟,从管店、小王营之间穿过,到定远县藕塘镇,经淮南铁路西到七师;或在滁县南部的乌衣镇西经全椒、含山县到七师师部。第五条:去六师、苏南区党委,经仪征县六圩、十二圩越过长江,到沪宁线以南的丹阳、句容。这五条交通线相当重要,除了加强新四军军部、华中局与各师、区党委的联系外,经上海到淮南解放区的地下党同志不下千人,都赖于这些交通线,如乔石(又名胡静)、张承宗、苏苏(又名钟望阳)等同志,就是经过这些交通线进入解放区的。

1945年9月19日,新四军军部北上山东,驻临沂,成立新的山东省军区,后改为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新四军番号于1947年2月2日才奉命正式撤销,新四军军部也就结束了它的使命。

新四军军部从成立到撤销,历时九年零两个月,其中在淮安盱眙县黄花塘(包括千棵柳)达两年八个月。这段历史鲜见书报,因此特简介如上,聊补空白。

(作者:程琪璜 冯骁文,文章来源:“映像淮安”微信公众号,原文选自1989年《盱眙文史资料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