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教育努力!为民族生存奋斗!”1935年10月,在响亮的宣誓声中,淮安县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组成了著名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17年战斗岁月里,他们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
90年后的今天,再去回顾那段红色历史,我们依然为当年新旅这群孩子的爱国壮举所震撼。我们也不禁深思:在那个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支撑新旅坚定前行的力量之源是什么?新旅的强大生命力来自哪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新旅的奋斗历程中去探寻。
(一)
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淮安县新安小学在办学之初就流淌着红色血脉。最初在新安小学任教的李友梅、孙铭勋等都是地下党员,学校还接收了地下党员子女和革命烈士后代,其中有项英的女儿项苏云、革命烈士子女左义华。
新安旅行团的诞生离不开党的关怀。出发之前,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以下简称“教联”)为新旅拟定了救亡宣传的口号,帮他们制定了周密的旅行计划,并解决了他们宣传工具和物资的问题,还专门安排师傅教授他们电影放映技术。
在宣传抗日救亡的征途中,新安旅行团不断得到党的关怀和指导。在南京,新旅遭遇了国民党政客的阻拦和经济困境,共产党员舒政海帮助新旅解决了住宿问题,并向团员们介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教联还组织新旅团员售卖《大众生活》杂志、国难地图,帮助他们解决了经济困难。在上海,教联安排文化界进步人士艾思奇、孙冶方、骆耕漠、张庚、洪深、冼星海、田汉等为新旅团员讲授革命斗争理论和文艺知识。从此,新安旅行团正式拿起了文艺武器。
1936年底,新安旅行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上海妇女儿童援绥慰劳团、平津沪慰劳团和文化界慰劳团三支慰劳团,赴绥远慰问抗日将士。1937年,新旅到达了北平,接触到共产党员黄敬、柳无为,替他们担任“秘密交通员”。在传递信件中,他们感受到为党工作的神圣光荣,也认清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此时,他们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为了能得到党的直接领导,他们一边宣传救亡,一边寻找党的组织。1937年12月,新旅抵达甘肃平凉,他们在一家抗日书店里找到了党组织,并提出入党申请。1938年3月,经党组织考察培养,陇东特委正式批准徐志贯、张牧、张杰三名校旗团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秘密建立中共新旅党支部,从此新旅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投入党的怀抱的新旅倍感振奋,工作激情愈加强烈,他们在兰州连续三天举行游艺大会,雄壮的歌曲、精彩的话剧,轰动了全城,唤醒了沉默中的民众。在兰州,谢觉哉、伍修权等领导还多次接见新旅团员,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
(二)
在前行的道路上,新旅曾多次遭遇生死存亡的考验,每次都在党的关怀下化险为夷。1938年武汉会战前夕,新旅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来到武汉。周恩来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接见了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和指导。他们在武汉组织抗日火炬游行,开展抗日献金活动,举行露天歌咏大会,到前线采访李宗仁将军,到伤兵医院慰问伤兵。陶行知写诗称赞他们:“人从武汉散,他在武汉干。一群小好汉,保卫大武汉。”武汉失守后,新旅转移到长沙。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主任陈诚企图利用新旅的经费危机收编新旅。团员们牢记周恩来的指示:新旅这个民间团体的独立性,一定要保持。他们据理力争,事情一度陷入僵局。在紧要关头,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亲自出面与陈诚交涉。他说:“新安旅行团这一群小朋友,早在全国抗战前就自动组织起来,到全国各地宣传中山先生遗教,宣传抗日救国,受到海内外同胞的赞扬。保卫大武汉,他们一直坚持到最后才撤出来,精神实在可嘉。现在,抗战正处在紧要时期,宣传抗战还怕人多么?他们是个有很大影响的民间团体,你要收编,他们不同意,你就要解散他们。假如真的解散了,这对国民政府又有什么光彩呢?”周恩来还进一步建议,将新安旅行团作为政治部的特约团体,由政治部发给他们工作经费和生活费,每隔几个月要他们向政治部提交一份工作报告。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和直接干预下,新旅最终以“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特约团体”的身份,摆脱了收编危机,并获得了经费支持。
1938年11月,新旅到达桂林,在这里,他们开展的抗日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大后方的抗日救亡工作。在此期间,周恩来特地到新旅驻地看望他们。他说:“家乡出了你们这个抗日团体,我很高兴,希望你们努力工作!”周恩来的教诲给予团员们很大的鼓舞。他们在桂林举行“桂林儿童团体星期座谈会”“四四儿童节献金公演”“中国儿童运动问题座谈会”。在党的指引下,新旅在桂林得到了大发展,成员达到100多人。
皖南事变爆发,桂林一片白色恐怖。为冲破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迫害和阻挠,1941年初,新旅同志们根据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化整为零,分期分批由桂林经香港、上海敌占区转移到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直属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政治部领导,同年9月划归中共盐阜区党委直接领导。
(三)
在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新旅受到了刘少奇、陈毅同志多次接见。刘少奇对他们说:“国民党限制你们,压迫你们,赶走你们,共产党一定要保护你们,而且还要让你们的团体和你们的工作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华中地区的少年儿童工作都要交给你们去做。”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新旅组建儿童团,举办抗日儿童干部培训班,组织慰劳团慰问新四军和抗日家属。他们还创办了第一张儿童报纸《儿童生活》。陈毅为刊物题词:“抗战事业应该让儿童参加,新四军愿意做儿童们的良友。”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张爱萍编写的儿童团故事连载在《儿童生活》报上。新旅发起“拥护团结,反对内战”一万名儿童签名运动,组织了18万儿童支援抗战,召开了盐阜区第一次少年儿童代表大会,拟定了《少年先锋队队章》。党的关怀和领导,让新旅宣传抗日救亡的旗帜更加高扬。
1945年,新旅写信给毛主席、党中央,汇报成立以来的工作、学习情况,感谢中央领导的关怀。1946年5月20日,毛主席亲笔给新旅全体同志回信:“新安旅行团各位同志们:来信收到,极为感谢!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在毛主席回信的鼓舞下,新旅同志们又投身到解放战争的伟大行列,直至全国解放。1952年,新旅与华东革大文工团、上海青年文工团、南京文工团合并,组成华东人民艺术剧院,即现在的上海歌剧舞剧院。
新中国成立后,新旅团员们在党的领导下,奋斗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其中200多人成长为横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
(四)
十七年战斗岁月,五万里光辉征程,新旅书写了中国少年运动史上不朽的篇章。党的关怀和领导是新旅成长壮大的力量源泉。2021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中队回信,指出当年新旅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并勉励青少年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引导广大青少年像新旅前辈那样学习生活、做人做事,让新旅的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作者:张大冬,文章来源:《淮海晚报》2024年7月1日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