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浩气长存的淮安“杨家将”
时间:2024-07-12  来源:  字号:[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淮安县西门大街石库门(今淮城白铁社)内,有户很有名气的“杨元记杂货店”。在女主人杨肖禹的教育影响下,杨家一门十余人,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阵营,走上革命道路,这个家庭,被毛泽东称为“革命之家”;这位母亲,被毛泽东誉为“革命母亲”。在中共党史上,这种家庭并不多见,堪称现代版的“杨家将”。

●宁死不屈的革命烈士——长子杨道生

杨道生,原名杨本基。从小就十分懂事,父亲去世不久,为了让弟妹们好好读书,他十几岁就自愿停学协助母亲操持家务。参加弟弟杨述组织的“鲁迅读书会”和“古堡烽火社”等革命团体,积极从事反对封建礼教、宣传进步思想的活动,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杨道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四川临时工委安排下,杨道生慷慨解囊租赁房屋,创办“成都战时出版社”和“英文日报馆”,作为党的秘密活动地点。1941年2月13日,为了重建被破坏的乐山县党的地下组织,杨道生离开成都,途经簇桥镇,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监狱关押期间,杨道生饱受敌人折磨。特务对他施行老虎凳、灌辣椒水等多种酷刑,胁迫他交代组织关系、写自首书,但他始终坚贞不屈,牺牲时不到32岁。

●青年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次子杨述

杨述,原名杨德基。1928年杨述考入淮安县中学,组织了“鲁迅读书会”。1931年在南京中学就读,寒假回到淮安,在读书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进步学生组织“古堡烽火社”,发表《古堡烽火社宣言》,号召知识青年到工农群众中去、到反帝国主义的前哨去。1934年,杨述考入清华大学,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编辑《北平学生》等报刊,在“一二·九”运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清华大学党支部宣传委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以平津大学生南下工作团成员身份,路过家乡,发展了3名党员,为淮安抗日救亡活动培养了骨干。1939年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次年任绥德师范、米脂中学党总支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新华社特派记者身份随中央代表团前往重庆,参加重庆谈判。1948年杨述调中共中央“青委”,参与筹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中央成立后,任常委、宣传部部长、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国青年》杂志社、《中国青年报》社社长。著有《青春漫语》和《记一二·九》等书。

●默默无闻的革命干部——四子杨显基、长孙杨欣

杨显基,1939年7月在成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杨显基以四川内江甘蔗试验场技术员身份为掩护,在白色恐怖下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并于1947年下半年进入苏北解放区,从事文教工作,之后随解放军过江,南下继续工作。

杨欣,杨道生烈士之子。1945年参加革命,长期在中央军委和总参的直属机关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军,在保卫延安和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中,多次立功受奖。在部队历任参谋、秘书、副主任等职,1988年离休。

●隐秘战线的英雄——三子杨黄霖、侄儿杨肆

杨黄霖,字绍宇,曾用名杨肇基。“七七”事变后,经董必武同志介绍,到延安陕北公学读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延安保卫处(西北保卫局)工作学习,逐渐成长为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人物。在工作期间,杨黄霖成功参与破获了国民党在重庆与延安之间的往来密电,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社会部的书面嘉奖。

杨肆,1907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数学系。在数学领域有深厚的造诣,能够发明破译密码的方法与程序。1935年,进入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政司工作,研究密电破解。后授少将军衔,担任国民党军统技研室主任。1940年6月,杨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成长为一位长期潜伏在军统高层的“红色译电师”,为我党情报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陈健、徐爱明,文章来源:《淮海晚报》2023年6月19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