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政协 淮安文史
捧读古诗赏荷花
时间:2021-08-05  来源:淮安政协 作者:  字号:[ ]

   荷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荷花情有独钟,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赞美诗篇,从不同角度道出了荷花的美丽形象和高洁志趣,至今咏来仍给人以美好的启迪和享受。

荷花入诗,最早见于《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隋朝杜公瞻《咏同心芙蓉》中曰:“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吟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优美诗句,足见诗人们对荷花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唐代李白《古风》诗咏荷花:“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写幽泉的碧荷不甘徒然凋零而愿托生于华池,以此寄托作者仍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从而施展自己抱负的心情。王昌龄的《采莲曲》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把采莲女摘取碧池莲花的情景,描绘成一幅动人的图画。诗中所创造的荷叶与罗裙一色、荷花与人面难分的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宋代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用细腻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情趣盎然的荷池小景。他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以荷誉景的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无比美妙。苏东坡的“荷背风翻白,莲腮雨褪红”,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等等,都是咏荷赞莲的千古传诵名句。

元代丁鹤年《竹枝词》:“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釆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清代刘鹗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些咏荷诗词佳句,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

更为有趣的是,下面这些诗人品荷非同一般:“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的观荷;“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王勃)的羡荷;“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皮日休)的恋荷;“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皮日休)的闻荷;“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韩愈)的听荷;以及“墨海灵光散紫气,大千世界一莲花”(齐白石)的品荷,真可谓:意趣非同,各得其乐!

诗人常以“芙蓉面,樱桃口”的美人与荷互比吟诗。诸如元稹的“芙蓉脂肉绿云鬓,罨画楼台青黛山”。诗人在赞荷美姿美色的同时,也不忘享受其香,“雨浥红蕖冉冉香”(杜甫),“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骆宾王),“荷深水面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煜),“似经雨过风犹扬,未到花时叶更香”(梁守臣),“竹枝风影更宜月,荷叶露香偏胜花”(张宝臣),“玉蕊丝丝溢芳馨,仙葩瓣瓣不染尘”(高占祥)……读之品之,真是荷美荷香花香,沁人肺腑。

荷花美丽,诗人们都喜欢观赏,触景生情,并写下托物寄情的咏荷诗词。“素葩多蒙别艳欺,此花只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这是晚唐陆龟蒙的一首《白莲》诗。意思是说,冰清玉洁的白莲无端常遭那些艳丽者欺侮,只有瑶池仙境,才是能容她的地方啊!眼下月残天晓,微风吹拂的花瓣就要凋落了,她又将归向何处呢?“清凉世界水晶宫,亚宇栏杜面面风。今夜若教身作蝶,只应飞入藕花中。”清代女诗人方芳佩这首《忆西湖》,没有直书荷花美丽,却从人愿化蝶的侧面,婉转巧妙形象生动地道出荷花之美和表达自己爱荷的心情。“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唐代李商隐这首诗,描写出寒冬中的荷叶,低下头,埋入河水中,枯黄的叶柄在寒风中摇荡,与冰雪共舞,与寒风共鸣,将一池河水染成深深的墨色,姿态各异,满池墨荷独守寒冬,不张扬,不哭泣,装点着严冬,为冬天画出美丽的一幅画卷。

荷特具高尚脱俗的德性,与我国传统美德相一致,对净化人性、美化人生有独特的昭示,特别是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是人们可堪效法的心灵偶像。诸如李颀的“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柳中庸的“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温庭筠的“三秋庭绿尽迎霜,唯有荷花守红死”,辛弃疾的“红莲相依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郭恭的“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这些优美的咏荷名句,则突出了荷花与众不同的风格与品性。

看来,历代诗人们无不爱荷、颂荷,值得点赞。我想:人生在世,不论是为民的,还是做官的,都要以高洁的荷为表率,检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一身正气、品德高洁的人,把美带给人间,让社会更加清新纯净,更加文明和谐。

作者:李春碧   审核:季祥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