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您反映的绿化带蚊虫问题,这次改造一定解决!”“李师傅,您担心的球场噪音,我们已做好隔音方案!”在清江浦区浦楼街道化工新村社区的协商议事会上,居民们的关切得到了真诚回应。
化工新村九区南侧的绿化带,从昔日的“蚊虫窝”变成了如今的“幸福地”——这个转变,源于一场热烈的协商议事会。
这片绿化带原本是小区难得的绿色空间,但因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排水不畅,雨季积水倒灌,夏季蚊虫滋生。与此同时,居民们渴望有个运动场地:“年轻人想打球,孩子想踢球,可连个正规场地都没有。”
“能不能把绿化带改造成运动场地?”有居民在社区微信群里提议,这个想法一出来,立刻引发了热议。有人举双手赞成:“早就该改了,既解决蚊虫问题,又多了活动地方!” 也有人犯嘀咕:“改球场会不会占了绿地?晚上打球吵不吵?施工的时候影响生活咋办?”
面对居民们不同的声音,社区并没有让讨论停留在线上,而是迅速行动起来,召开一次协商议事会,将话题从“群聊”摆到了“台前”。

会上,召集人王淮简单介绍情况,参会的区政协委员、党员代表、社区网格员和群众代表等开展热烈讨论。
家住九区1号楼的王阿姨第一个发言:“我家窗户正对着绿化带,要是建球场,晚上打球的声音会不会影响休息啊?”话音刚落,另一位居民也附和:“还有排水问题,之前下雨就积水,建了球场会不会更严重?”
区政协委员范军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笼式球场将采用隔音围网,应该同时规定开放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噪音影响,同时场地建设配套安装照明设施,满足居民夜间运动需求。”
“本次改造规划绿化面积,最好保留原有长势较好的树木,同时新增抗蚊虫的绿植品种,减少蚊虫滋生;排水系统也要重新设计,提升排水能力,彻底解决积水倒灌问题。”党员代表张银虎补充道。
王淮对各方意见进行梳理总结后提出:“项目建设将坚持‘居民利益优先’原则,充分吸纳大家合理建议,社区出会做好后续跟进,及时向居民反馈项目进展,确保项目公开透明、顺利推进。”
听到这里,居民们的顾虑少了不少。这时,群众代表王阿姨又提出说:“我想问问,球场建成后怎么管理啊?会不会有人乱占场地?”王淮笑着回复道:“我们计划成立‘居民管护小组’,由大家轮流值班,制定使用规则,比如晚上8点后不打球,避免影响休息;另外还会安装智能门禁,居民刷身份证就能进入,既方便又安全。”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原本的“意见分歧”慢慢变成了“共识”。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把原来的绿化带建设成为笼式篮球场和足球场,同时重新规划绿化及排水系统,解决蚊虫多、排水倒灌的问题。


如今,化工新村九区的笼式球场已经建成。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崭新的笼式球场上。绿茵场里,孩子们追逐着足球,扬起欢快的笑声;篮球架下,年轻人挥洒着汗水,划出青春的弧线。
这片曾经让人避之不及的“蚊虫窝”,如今成了小区最富生机的地方。夜幕初垂,球场四周的照明灯准时亮起,将这片欢乐的天地温柔笼罩,也照亮了每一个居民脸上满足的笑容。不远处的居民楼里,家家户户的窗户敞开着,再也听不到往日的抱怨,只有球场上飘来的阵阵欢笑声,随着晚风飘进温馨的万家灯火。
来源|清江浦区政协 浦楼街道化工新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