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社区没有篮球场,家里又没地方,实在没办法,只能带孙子到隔壁村去打球。” 家住涟水县南集镇南集社区的李大爷无奈地说道。一旁的社区村民胡二东感慨道:“若是在家门口就有标准篮球场,平时没事,大家都能来打打球,一来锻炼身体,二来增进感情,那该多好啊!”
南集镇南集社区常住人口达1206人,原有的健身广场由于设计缺陷,每到雨季便积水严重,而且面积狭小,难以满足全年龄段健身需求。事情转机出现在今年春节,趁着村民返乡热潮,有村民在“码”上议平台建议,将这片闲置健身广场打造成一个篮球场。
南集镇协商议事室召集人、镇党委副书记吴昊在平台上看到议题后,迅速组织政协委员、镇村干部、群众代表等,一同深入南集社区开展实地走访。经过调研,发现南集社区缺少群众健身休闲场地,而村部东侧的空地闲置多年、杂草丛生,具备改造条件。
随后,在南集社区协商议事室组织召开了“关于南集社区增设篮球场的建议”专题协商议事会。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未能到场的群众,通过“码”上议平台在线参与,积极发表建议和看法。
会上,吴昊详细介绍了南集社区确实因为缺少运动场地,导致群众健身休闲需求无法满足的现状,点明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篮球场的建材要环保耐用,这样有利于后期的安全运营和维护管理。另外,在健身器材选择方面,得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年龄结构,切实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南集社区村民胡二东首先说道。
县政协委员祁卫华补充说:“篮球场不仅要高标准建设,还得同步规划完善社区内的其他体育设施,全方位满足村民的健身需求。”
资金是项目落地的关键要素,关乎篮球场建设的规模与质量。对此,南集社区党总支书记羊中洪表示:“建设篮球场的资金我们将想法设法,多方筹资,一定把这件民生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
经过协商讨论,各方达成以下共识:一是品质化建设,对标其他社区案例,规划建设面积达600平米混凝土篮球场,配套健身器材、儿童器材及照明设施;二是多元化筹资,采取“上级补助+集体资金+乡贤捐赠”模式,并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补助;三是长效化运维,建立“村民轮值巡查+专业机构维保”制度,及时做好维修保护,保证篮球场能够长久安全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健身服务。
共识既成,行动立现,协商议事成果迅速落地转化。如今,南集社区改造后的篮球场已投入使用。每天,都能看见社区青年打球竞技、老人沿着健身步道散步、儿童在器材区嬉戏玩耍。村民们望着焕然一新的篮球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邻里关系也愈发和谐融洽。下一步,南集社区将持续深化“码”上议平台的数字化协商潜力,及时解决广大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码”上议真正成为连接民心、汇聚民智的重要桥梁。
来源|涟水县政协 涟水县南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