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政协 建言献策 理论研究
毛泽东与人民政协的创立
时间:2023-12-26  来源:淮安政协 作者:  字号:[ ]

我们要永远铭记毛泽东同志为创建人民政协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把他留给我们的中国式民主这份遗产发扬光大好。与此同时,我们也懂得,在今天,对毛泽东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民主事业作出我们中国人的伟大贡献。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回想毛泽东同志创立人民政协的历史及其闪耀的政治智慧,缅怀他为推进中国式民主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对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充满了无限崇敬之情。 

image.png

1949年,新政协筹备会常委合影。左起第一排:谭平山、章伯钧、朱德、毛泽东、沈钧儒、李济深、陈嘉庚、沈雁冰;第二排:黄炎培、马寅初、陈叔通、郭沫若、蔡廷锴、乌兰夫;第三排:周恩来、林伯渠、蔡畅、张奚若、马叙伦、李立三。(视觉中国/图)

从毛泽东的“联合政府”构想谈起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提出的“联合政府”,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建国构想。这个构想是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在政权形式上的重要体现,和人民政协事业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向大会提交了一份书面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这个报告指出,毫无疑义,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然后,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这一政治主张会不会实现呢?毛泽东在七大曾经对此作过分析。他根据变动着的国内外形势估计了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坏的,我们不希望的可能性,即要我们交出军队去做官。毛泽东说:“要准备这种可能性。其坏处是在独裁政府做官,不过这是可以向群众解释的(为了委曲求全,而这个政府我们是不赞成的),但也有好处,可以做宣传工作。”

第二种可能性,是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毛泽东说,这种政府形式是民主,也承认解放区,实质仍是蒋介石的独裁政府。也就是说,这样的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我们是要参与进去的。

第三种可能性,是以我们为中心的联合政府。毛泽东说:“在我们有一百五十万军队、一亿五千万人民时,在蒋介石的力量更加缩小、削弱,无联合可能时,就要如此做,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我们要建设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后来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这三种可能性,在重庆谈判时和谈判后都出现了。

毛泽东到重庆后,就对这次谈判提出了八项原则性意见。其中,第一项意见,就是“在国共两党谈判有结果时,应召开有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会议。”这里讲的“政治会议”就是“政治协商会议”。重庆谈判一开始,国民党政府代表根据蒋介石确定的方针,借口“政令军令统一”,要共产党“放弃其地盘,交出其军队”。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艰苦斗争下,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承认了中共的地位,确认国民党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应先采必要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毛泽东离开重庆前和蒋介石长谈了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表达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能在召开政治会议前得到解决的希望。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中共谈判代表和国民党政府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历史上称为“旧政协”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经过中国共产党和民盟、民主人士以及国民党中坚持民主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在政府改组问题、军队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题以及施政纲领问题上达成了五项决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国民党政府很快就撕毁了这些协定协议,发动了不得人心的内战。不久,形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战场掌握主动权后决定和民主党派一起召开新政协,讨论召集人民代表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一个“联合政府”主张,三种可能性,最后是第一种可能性为第二种可能性取代,第二种可能性又为第三种可能性取代。这就是毛泽东预见的科学性、精确性。第二种可能性的成果,就是在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基础上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由于国民党政府发动的内战撕毁了这些协定协议,在人民解放战争中随着人民力量的迅速壮大,第三种可能性出现并很快成为现实。其主要标志,就是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议和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胜利召开。

这段历史告诉了我们两点:一点是,人民政协决不是发源于旧政协,如同周恩来明确说过的:“旧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让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可是大家都熟悉这一组织形式,所以今天我们沿用了这个名称,而增加了新的内容。”另一点是,人民政协事业和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提出的联合政府构想紧密相联系,源于这一构想所贯穿的党的统一战线思想。

创立人民政协的主要过程

回顾历史,人民政协是在毛泽东运筹帷幄、亲力亲为之中一步步创立的。

第一个步骤,是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转入反攻之际,毛泽东作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决策,提出了统一战线的建国思想。这就是他在1947年10月10日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八项要求的第一项:“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第二个步骤,是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举措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国构想。1948年春,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大势基本定局。毛泽东审时度势,认为和各民主党派讨论建立新中国时机已经成熟,在审阅中共中央1948年“五一”劳动节口号时,亲笔加写了第五条,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1日,毛泽东又致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同他们协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党派和原则、实施步骤等,对“五一口号”第五条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纷纷响应“五一口号”,发表通电、决议和声明,到解放区来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这也是提出和实践协商民主这一中国式民主的开端。

第三个步骤,是形成《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北上到达解放区后,毛泽东对于同民主人士商谈召开新政协诸问题一事高度重视。1948年10月初,中共中央统战部同在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的民主人士商讨后,提出《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经毛泽东审改,这一草案于10月8日发往东北局,要求他们邀集已在哈尔滨的沈钧儒、谭平山等民主人士对草案中的问题进行商量,过细加以斟酌。还向民主人士申明:我们所提名单,只是我们的希望,他们有权增减或完全改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将这一草案电告香港分局和上海局,要那里的负责人将文件分送民革、民盟、民主促进会、致公党、救国会、第三党、民主建国会的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民主人士,征求他们意见。经过充分协商,11月25日,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形成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协议规定:新政协筹备会由中共及赞成中共“五一口号”第五项的各主要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共计23个单位的代表组成;新政协的参加范围由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人物组成;南京反动政府系统下的一切反动党派必须排除,不许其参加;参加新政协的单位拟由中共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区域、人民解放军各单位等共计38个单位组成;新政协召开的时间拟定于1949年,具体时间和地点由筹备会决定;新政协应讨论和实现两项重要问题:一为通过共同纲领,二为如何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问题。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等56人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明确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这为形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召开人民政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个步骤,是召开新政协筹备会议,完成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在讲话中充满激情地指出:“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会议一致通过了有关条例和规定,选出了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推举毛泽东为主任。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建立六个工作小组,分别承担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各单位代表名单、起草新政协会议组织条例、起草共同纲领、拟定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起草大会宣言、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的任务。与此同时,毛泽东和周恩来还亲笔写信并派邓颖超赴上海邀请宋庆龄到北京,毛泽东还亲自到车站迎接。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image.png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视觉中国/图)

第五个步骤,是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确定新中国的建国纲领。为了进一步阐明将要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国内各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对外政策以及国家的前途等基本问题,毛泽东在6月30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部著作不仅为完成新政协的筹备工作、顺利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而且确定了建立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纲领。正如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指出的:“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第六个步骤,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毛泽东在大会的致辞中豪迈地宣布:“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同时,决定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改北平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新中国就这样在毛泽东亲手擘画下,通过他创立的人民政协诞生了!

就是这样,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通过这六大步骤创建了人民政协事业。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正、副主席及委员宣布就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接着,毛泽东率领中央人民政府成员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这一年,他56岁,距他28岁时中国共产党创建,正好又是一个28年。

人民政协制度的主要设计者

毛泽东亲自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在人民政协组织和人民政协制度形成过程中,作出许多重大决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人民政协结束了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历史使命。于是,人民政协是不是还需要?还有多大作用?在一些人特别是民主人士心目中成了一个问题。毛泽东和党中央研究了这些问题,决定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后,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将存在,还要继续发挥作用。1954年12月19日,在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前两天,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阐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在座谈会上,毛泽东说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这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包括了各方面,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而不是多余的。”毛泽东在这里不仅阐明了人民政协在人大召开后还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人大和政协各自定位,从中国国情出发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系框架。

image.png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 (视觉中国/图)

这一中国式民主的重要制度设计,破解了世界民主政治实践中的许多难题。因为,在民主理念上,民主之“民”,应该是“人民”,或“全体人民”。但人民或全体人民的意志及其背后的利益多种多样,要在国家治理中使他们达成共识并形成决策谈何容易。于是,聪明的民主先驱者设计了“少数服从多数”的票决制,通过一人一票投票,由得票多的人即“多数人”的“代表”来治理国家,并由此创造了选举民主。但这样一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多数人”是人民,“少数人”难道不是人民?这是西方民主政治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毛泽东的制度设计,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之长,互为补充,破解了西方民主实践中的难题,使得民主原则能够在中国全面得到实现。

我们要永远铭记毛泽东为创建人民政协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把他留给我们的中国式民主这份遗产发扬光大好。与此同时,我们也懂得,在今天,对毛泽东最好的纪念,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民主事业作出我们中国人的伟大贡献。

作者李君如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来源|《中国政协》202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