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婷: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市政协委员、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三级主办戴慧婷说,当前,我市多措并举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为进一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戴慧婷建议,要加强谋划部署,编制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完善建设清单体系,市级层面高位部署、狠抓落实,示范带动全市乡村整治提升;县级层面重点打造跨镇跨区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镇级层面重点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镇村,推动全市乡村面貌大提升。着眼宜居,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优先保障民生设施建设,聚焦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公交、商超物流、托幼养老、医疗保健等方面,确定建设任务清单,做到因需而建、公开公正,切实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立足乡村文明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搭建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发挥好农村“五老”作用,切实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涵养乡村文明新风。
我认为,乡村产业建设尤为重要,应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实现一产“前端后延”、二产“中端发力”、三产“末端添彩”,农村产业发展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机统一、互促互进,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淮安落地生根。作为农业战线的政协委员,她将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高燕:深耕非遗剪纸 争当传承创新先锋
“过去一年,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我成功主持完成3项省、市级项目,其中两项与非遗剪纸相关,还助力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斩获两项非遗剪纸相关荣誉。”市政协委员、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高燕说,非遗剪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建议通过加大保护力度、培养传承人才、创新多样化展陈手段和推进文旅融合等措施,有效解决我市非遗剪纸当前面临的传承和发扬问题。
剪纸艺术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生动表达。为让非遗剪纸打破手口相传的单一传承方式,拓宽非遗剪纸的市场销售渠道,高燕建议,要加大对非遗剪纸的保护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数字赋能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社会公众对非遗剪纸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如通过虚拟展厅、MR虚拟人直播宣传与教学、AR技术等展示非遗剪纸。要建立非遗剪纸传承培训体系,通过职业教育、公益培训等方式,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年轻人参与剪纸艺术的学习与传承,解决传承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要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非遗剪纸的创新与发展,如推动非遗剪纸与国潮文创结合,以设计赋能,多维度拓宽非遗剪纸传承传播渠道。要结合淮安地域文化建设,推动非遗剪纸融入现代生活,规划建设一批非遗剪纸综合展馆、专题展馆和传承基地。
“新的一年,我将继续深耕非遗剪纸,争当非遗剪纸传承与创新的先锋。”高燕说。
来源|淮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