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拖拉机昨天路过大苇地桥涵的塌陷处,心里特别不踏实。这桥可是咱们收粮运苗的必经之路,再不及时修,恐怕要耽误秋收了!”说起盱眙县鲍集镇召六村的大苇地桥涵,村民岳磊心急如焚。发现问题后,他第一时间通过“码”上议平台提交了诉求。
据了解,大苇地桥涵桥面已出现明显塌陷,而作为周边村民农用车辆通行的重要通道,日常往来拖拉机、收割机频繁,塌陷处已形成安全隐患,若不及时处理,恐影响农业生产与村民出行安全。
诉求一经提交,召六村协商议事室召集人、党总支书记杨洁立即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赶赴现场开展实地调研——蹲在桥涵边勘察塌陷范围,询问农户通行情况,估算修缮工期与所需物料。
为确保修缮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召六村及时召开“桥涵修缮保民生”专题协商议事会,邀请村“两委”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共商解决方案。
“这桥涵塌陷得厉害,秋收马上到了,可得赶紧修!”群众代表贾付刚率先发言,语气里满是焦急。
“质量是关键,”党员代表韩家永紧接着补充:“农用重车通行频繁,必须选用结实材料,严格把控施工工艺。”
村“两委”干部戚善壮接过话茬:“我们得算好账,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同时施工期间的安全警示也不能少,得让大家知道咋绕行、咋防范。”
“大家的意见都很关键。咱们不仅要快修,更要修好、修实。必须赶在秋收前完工,绝不能影响村民生产。”杨洁表示。
……
经充分协商,会议达成一致意见:一是在桥涵两侧设置高规格安全警示牌,明确限重限速标识,引导车辆安全避让;二是根据桥涵修缮规模预估费用,由村集体全额出资,通过网上招标方式选定具备资质的专业施工队,确保工程规范性;三是施工期间安排村干部全程跟进施工流程,严把材料关和质量关。
协商方案获批后,召六村迅速行动,通过网上招标确定施工方,施工队伍随即进场开展作业,清障、备料、基础修复等工序有序展开。预计在秋收前,这座承载着村民生产生活重要功能的桥涵将以崭新面貌投入使用,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从“码”上收集诉求到实地协商定策,召六村将群众关切的“小事”当作“大事”办,用快速响应、务实行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此次桥涵修缮不仅是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更体现了基层协商议事“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的核心价值,为保障村民安全出行、护航农业生产筑牢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召六村将继续用好“码”上议平台,及时响应群众诉求,将更多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盱眙县政协 鲍集镇召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