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提建议真是方便!我们小区电动车越来越多,可充电的地方太少了,天天‘飞线’像蜘蛛网,看着就让人心惊胆战!”近日,盱眙县鲍集镇政协工作负责人金殿安的手机上,接连收到多条通过“码”上议平台提交的群众诉求。
收到诉求后,金殿安没有丝毫耽搁,组织政协委员和经建办负责人组成调研小组,前往问题突出的朱巷村居民集中居住区鲍叔雅苑展开实地调研。现场的景象印证了群众的焦虑:从不同楼层窗户垂下的电线如同杂乱的藤蔓;简易的插座暴露在风吹日晒中;不少电动车挤占着本就不宽的公共通道充电……“这不仅是安全隐患,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痛点。”金殿安在笔记上重重地写下这句话。
为精准破题,鲍集镇政协工作小组迅速行动,在朱巷村协商议事室组织召开“完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专题协商议事会。会议邀请了群众代表、部分政协委员、村干部、物业公司代表等参加,共同商讨解决之策。
会上,群众代表王大爷首先道出了充电难的苦衷:“不拉线怎么办?楼下没地方充啊!要是能多建几个像样的充电棚,花点钱我也乐意!”
话音刚落,朱巷村党总支书记庄永军也指出了管理困境:“村里天天宣传、上门劝阻,但治标不治本,根源还是设施没跟上。建设充电桩涉及选址、资金、后续管理等多个环节,需要统筹规划。”
对此,住建专家陈明工程师说:“充电桩建设选址很关键,既要方便群众就近使用,又要符合消防安全规范。建议利用边角地和闲置空间,安装具备充满自停、过载保护等功能的智能充电桩。”
“我建议分‘两步走’:短期内在需求最迫切的鲍叔雅苑小区尽快建设一批经济实用的充电棚;中长期将充电设施纳入镇村规范同步建设。”镇经建办副主任何庆生提出分步实施方案。
“我们会全力做好电力接入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建设时建议提前规划好线路负荷,预留扩容空间。”供电所负责人赵飞飞表示。
经过热烈讨论和思想碰撞,与会各方逐渐凝聚共识:一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立即启动首批充电桩建设,优先在鲍叔雅苑住宅小区安装若干充电端口,同步开展全镇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普查,制定充电设施布点专项规划。二是安全便捷,智能管理。严格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建设智能充电设施,配备灭火器等设备,采用支持扫码支付、自动断电等功能的智能系统,并明确运维责任主体。三是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上门入户开展宣传,同时研究出台充电补贴政策,引导居民使用集中充电设施。
目前,朱巷村集中居住区首个标准化智能充电棚已完成基础施工,充电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不久后,居民们将彻底告别“飞线”困扰,享受安全便捷智能的充电服务。
“码”上连心,协商为民。从一条“扫码”建议到充电棚落地见效,“码”上议平台架起了民意直通的“连心桥”,展现了协商民主的实践效能。鲍集镇将坚持用好这一平台,让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履职清单”,让更多群众诉求被听见、被重视、被解决,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盱眙县政协 盱眙县鲍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