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政协 县区政协 淮阴区
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淮阴区渔沟镇乡村改造走出治理新路径
时间:2025-04-25  来源:淮安政协 作者:  字号:[ ]

“搬进临川人家的花园洋房,日子确实越过越敞亮!可农具没处放,也没了菜地,邻里间的热乎劲儿也淡了……”居民李大爷在走访中向政协委员道出心中的“幸福烦恼”。

近年来,随着渔沟镇乡村改造工程推进,像临川人家这样打破传统散居模式的新型小区陆续建成,既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又推动公共服务升级。然而,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规划配套滞后、治理机制不畅、服务供给不足、文化融合困难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痛点。

区政协委员、渔沟镇党委副书记漆梦洁敏锐捕捉到乡村改造小区暴露出的一系列深层治理矛盾,通过“码”上议平台“党政点题”渠道提交议题,并联合政协委员、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部分村干部及网格员,对临川人家、笠府花园、蒋桥雅苑等多个小区展开全面调研。

调研.png

走访调研

随后,一场以“网格赋能,幸福加码”为主题的协商议事会召开。现场气氛热烈,11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乡村改造小区治理出谋划策。

会议.png

协商议事会现场

会上,漆梦洁首先介绍了前期调研的乡村改造小区管理治理现状,镇相关部门、物业公司与网格员代表也分别陈述改造小区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社会治理要坚持系统思维。”政协委员梁玉芹建议,可以推动第三方力量引导与见证,动员和引导居民融入社区治理,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不光关注‘面子’,更要重视‘里子’。临川的基础设施目前很好,如果能将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阅读场所等设施纳入小区标配,那幸福感肯定能蹭蹭往上涨!”网格员代表漆苏川结合日常走访说。

“政府应该强化规划引领,充分考虑居民的生产需求,改造小区时同步规划农具存放区、集中晾晒场这些设施。”政协委员万环也建议道。

大家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以下共识:一是立足农民生产生活双重需求同步规划农具存放区、集中晾晒场、微型菜园等生产配套设施,保留乡村生活元素,推动“硬件建设”与“实用功能”深度融合。二是构建“党建引领+村社融合”的治理架构,在小区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吸纳村两委、物业负责人、居民代表任职,形成“村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长”三级联动体系。三是将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文化礼堂等设施纳入小区标配,构建“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文化有认同”的社区生态。

集中充电停车.png


集中晾晒场.png


文化场所.png


治理赋能.png

当再次走进渔沟镇改造小区,休闲小广场翻建如新,集中晾晒点整齐划一,集中充电区整洁便利……居民包海军竖起大拇指:“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住得越来越舒心!”让居民点赞的,除了环境变化,还有民生服务设施的提升完善。临川书屋尤其受到居民的欢迎,居民王海权说:“我们一有空就过来看看书,这边书种类挺多的,而且离家还近,特别好!”

这场协商议事活动不仅帮助渔沟镇积极探索乡村改造小区治理新路径,推动乡村改造小区从“物理集聚”向“治理升级”转变,也凸显了“码”上议协商议事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的重要作用。下一步,渔沟镇将持续深化平台应用,推动乡村改造小区从“物理集聚”向“治理升级”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淮阴区政协  淮阴区渔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