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走不了远路,吃饭也就只能在家随便对付一口啦。”“我们白天在市区忙工作,实在抽不出空回家给老人做饭。”“老喽,干啥都不利索,孩子又不在身边,上次做饭不小心把锅都烧糊了,真怕哪天再出点啥意外。”最近,淮阴区古清口街道“码”上议平台收到了不少“急单”。不少返乡的年轻人反映父母独自在家,吃饭成了老大难,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甚至一日三餐都是咸菜馒头,营养完全跟不上,着实让人心疼。
其实,古清口街道早在2023年就在辣树村建立了便民食堂,专门为街道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服务。但由于距离问题以及老人身体不便等客观原因,就餐服务人群十分有限,大部分老人无法到达线下就餐点就餐。
“码”上议平台收到这些“急单”后,政协委员孙军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多次深入社区、村落,通过一对一访谈、组织小型座谈会等方式,与老人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切实需求,为后续的协商议事会做好充足准备。
会上,参会人员纷纷打开话匣子,围绕老年人就餐事宜各抒己见,积极商讨最适宜的方案。
“关于送餐,我们不妨先选一个村作为试点,等运行成熟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村。”政协委员孙军率先建议。
“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营养需求,搭配均衡,同时提供餐食的饭店干净是最重要的,一定到保证食品安全。”村民代表赵军廷说。
“给老人送餐,不仅要让他们吃得好,更要吃得实惠、吃得开心。我建议适当给予每户老人一些餐补。”商户马老板建议。
……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结合街道实际情况,逐步达成了共识:一是以辣树村为试点,率先开展送餐上门服务。安排专车专人,组织志愿者负责每日配送工作,全力打通助老用餐的“最后一公里”,并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总结问题,优化服务,以便后续在全街道推广;二是比对筛选定点饭店。综合考量饭店环境、食品安全相关规定、资质条件以及配送时间,在保证菜品新鲜与品质的同时,充分照顾到老年人年龄偏大、身体状况特殊等因素,以营养均衡、易入口、易消化为原则,选出好饭店;三是明确助餐标准。老年助餐执行每日餐标7元,为每户补贴4元,老人只需自付3元,就能享用到可口的放心餐。
如今,在古清口街道5.2公里的村道上,均匀分布着16个村组领餐点,志愿者大约40分钟就能完成送餐任务,辖区内100多位老人午饭有了可靠保障。“现在志愿者们送餐上门,还陪我们聊聊天,询问困难情况,让我们心里暖烘烘的。”空巢老人老干激动地说道。
古清口街道这一送餐上门之举,送的不仅是一份热乎饭菜,更是关怀与陪伴,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善意。下一步,古清口街道将继续以“码”上议协商议事活动为主要抓手,持续关注助老问题,推动构建特色养老助餐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古清口街道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淮阴区政协 淮阴区古清口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