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在马路边卖菜,走到哪卖到哪,遇到刮风下雨天,马路边无遮无拦时,人挨淋不说了,菜也淋泡汤了。现在有了固定摊位,不怕刮风下雨了,生意也好了很多。”淮阴区长江路街道果林农贸市场蔬菜摊点的赵大婶深有感触地说。
农贸市场是一座城市里最有烟火气息和人情味的地方,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油瓶子”和“粮袋子”。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淮阴区长江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区政协委员董昕在果林村走访时,老党员魏文山提出了一个愿望:“我们果林村世代以种植蔬菜为生,现在政策好,规模也上来了,村里唯一的菜场太脏太乱,如果能改造一下就好了。
魏文山的提议,让董昕陷入了思考。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农贸市场“内在”和“颜值”的双提升,通过改造“小菜场”造福“大民生”成为了长江路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谋划2023年度“有事好商量”选题的重点。
会前,长江路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实地来到果林农贸市场,一边走一边看,大家一致认为,现有的市场公共设施不完善、功能分区不规范等问题,存在“脏、乱、差”等现象,无法满足市场经营和群众的生活需要。
近日,长江路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围绕“果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主题,邀请了果林村组干部及党员、群众、商户、村民代表20余人。同时,还邀请了淮阴区司法局局长张明华、淮阴高新区中心所所长高玉昀、淮阴区移动公司总经理董长跃、淮安味之鲜食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笑莲等四位淮阴区政协委员。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充分协商,建议商户能够有固定摊位,将“空间布局规范合理、购物导向清晰”作为要求,“鲜、活、生、熟、干、湿”精准划分,配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建造一个整洁、干净、宽敞的农贸市场,“一站式”满足了百姓日常所需,有力守护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
会后,长江路街道政协履职小组一行来到熙熙攘攘的果林农贸市场里,58岁的老王将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整齐摆放在摊位上,熟练地为顾客称重结算,没多久,老王的蔬菜就卖的所剩无几。
自果林农贸市场改造工程以来,很多像老王一样原来天天打游击的菜农终于搬进了“新家”,身份也从流动菜贩变成了固定摊主。
“这里舒服多了,不用晒太阳和淋雨了,市场里天天有人打扫卫生,有专门人管理秩序,很方便。”猪肉店老板李大姐高兴地说道。
通过此次“有事好商量”协商活动,充分发挥了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用集思广益的方式为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提供了许多意见建议。下一步,长江路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将进一步借力“码”上议平台,广开言路协商、集聚民智作用,选取切口小、关联广、针对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展开协商,积极推动协商成果落地,心系民生之急,解民生之困,为老百姓民生实事工程贡献有效力量。
来源|淮阴区政协 淮阴区长江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