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芡实马上又要进入丰收季了,如果处理不及时,芡实壳又要堆得跟小山似的!”淮安区车桥镇卢滩村村民李先生望着家门口即将丰收的芡实田,满脸愁容地抱怨道。
近期,卢滩村的芡实种植进入丰收季,大量的芡实壳随之产生。有的村民们为图省事,随意将芡实壳堆放在田边和河边,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更导致芡实壳随着雨水渗入土壤和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周边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困扰村民生活和生产的难题。随后,村民李先生第一时间通过“码”上议平台向村委会反映,希望能提前介入,尽快解决芡实壳污染的难题。
群众有呼,“码”上有应。卢滩村迅速将“处理芡实壳污染”提上工作日程。会前,协商议事室召集人何善成与村干部张超,会同党员代表和村委会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河岸沿线,实地查看芡实壳堆积的数量、污染的范围以及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精准制定解决方案掌握第一手资料。
协商议事会现场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车桥镇卢滩村立即召开“处理芡实壳污染”协商议事会。会上,村民代表、村干部和挂包干部济济一堂,共同为解决芡实壳污染难题出谋划策。
“芡实是我们村的特色产业,可芡实壳处理不好,会严重污染河道、水塘。如果不提前介入管理,我们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会上,群众代表李先生再次急切地呼吁。
“光靠清理不行,得从根源上找办法。很多村民不知道芡实壳有其他用处,才随意堆放。所以,我们既要清理现有污染,更要打通村民对芡实壳再利用的‘认知路’!”张超接过话茬,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多措并举:一方面应组织集中清理现有芡实壳,运到指定地点进行粉碎处理;另一方面要和创兴德(淮安)公司进行沟通,看他们能否回收芡实壳再利用技术,将其加工成饲料或有机肥料,实现变废为宝。”卢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清理和加工期间可能会产生噪音和运输影响,需提前跟村民们说清楚,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村干部房萍补充道。
......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治污良方”最终确定:采取“集中清理+循环利用”的方式处理芡实壳;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宣传手册等形式向村民普及芡实壳的危害及再利用知识;建立长效机制,与芡实加工企业合作,形成芡实壳回收、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隐患。
方案确定后,卢滩村迅速行动,集中组织芡实种植户进行宣传学习生态环保政策法规,组织人员上门进行宣传,并划定集中堆放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效能,并明确专人负责推进此项工作。
芡实皮堆肥
看着村居的迅速行动,村民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码’上议真是帮了我们大忙,这下再也不用担心芡实壳污染了!”
下一步,卢滩村将继续用好“码”上议为民服务的有效平台,以扎实的协商实践推动各类民生问题的解决,把民生实事办得更贴心、更到位,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来源|淮安区政协 车桥镇卢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