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政协 专委会工作 提案委
淮安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提案参考选题
时间:2023-12-20  来源:淮安政协 作者:  字号:[ ]

淮安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提案参考选题目录(文末有附件下载)

序号

参考选题

内容描述

1

关于进一步推动淮昆合作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深入推动淮昆台资产业合作一体化联动化发展,对我市发挥优势、塑造特色,跑出高质量跨越发展加速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议进一步围绕打造台资高地发展需求,深化与昆山的协作联动,狠抓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重特大台资项目,积极营造产业集群发展良好态势,全面提升产业园经济发展能级;要结合实际,立足长远,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最大程度发挥产业园牵引作用,切实增强产业园区发展后劲。

2

关于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求“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议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按照市委“153”发展战略要求,全链优化创新生态,全速集聚创新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长三角北部重要科技创新高地。

3

关于加快“智改数转”步伐 促进数字经济建设发展的建议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如今,我市企业“我要转”的主动性和“我会转”的水平持续提升,制造业“智改数转”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起势阶段,呈现出“点上突破、面上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建议围绕提升全市制造业网格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为重点,推动实现全市规上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切实增强我市制造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4

关于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议

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我市在科研基地、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建议我市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的制度机制、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促进创新型产业在淮安集群发展。

5

关于深入推进开发园区提档升级的建议

开发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创新发展的主引擎、项目投资的主阵地。近年来,我市各类开发园区在“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指引下,坚持以项目引进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特色不够明显、要素保障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建议从市级层面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积极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开发园区集聚,加快推动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发园区发展中实现进位。

6

关于高水平建设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建议

建设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盱眙县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建议市各相关部门和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园区发展定位,全面加强两市产业发展主导部门协作联动,创新利益共享机制,高水平推动宁淮产业合作,全力打造江苏南北合作共建园区示范标杆。

7

关于推进重特大项目招引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全力聚焦重特大项目攻坚,先后引进一批超50亿、超百亿重特大项目,为我市攀高比强、跨越赶超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议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弘扬“四敢”精神,进一步加大重特大项目招引力度,创新招引的方式方法,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完善帮办服务机制,确保重特大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8

关于做强食品园区 培育产业集群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上聚力发力,呈现骨干企业特色显著、产业园区初具规模、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等特点,但在持续强劲发展上动力仍不够强劲。建议要加快打造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全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标识度高的拳头产品,努力营造有利食品产业高质量集群发展的营商环境。

9

关于持续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议

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最核心的载体就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是面向产业的最高层次创新载体,是创新生态系统网络组织、创新资源整合枢纽、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措施,积极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创新资源。

10

关于加速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建设 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质赋能的建议

“十四五”以来,我市不断推进各类科创载体建设,但仍存在孵化载体数量不足、载体孵化功能薄弱、孵化绩效相对低下等问题,为加速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建设,建议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重视科创载体布局建设,加大县区、园区政策供给力度,优化科创载体运营环境,努力提升科技创新孵化载体运营服务水平。

11

关于大力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市缺乏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人才短缺现象严重等问题愈加显现。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动产业自主创新,大力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招商,全面加快产业聚集发展。

12

关于实施高企“墩苗”计划的建议

2023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高科技企业梯队培育计划,修订出台了《淮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管理工作指引》,发布了2023年度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名单,154家企业成功上榜,入库数量同比增长113.8%。建议按照“抓早、抓细、抓实”要求,加强源头招引培育、政策引导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着力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助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3

关于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建议

截至2022年底,我市共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21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5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12户。今年,《淮安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全面部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建议下一步要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凝聚“专精特新”共识,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努力争创一批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14

关于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国企改革发展摆在全市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顺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资国企质量效益、发展贡献有了明显提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认真抓好国资管理十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市属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改革转型发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5

关于高水平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议

高水平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指示要求的具体实践。建议:一要做好长远规划,指导科技园发展;二要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可持续发展;三要拓展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四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创新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科技园建设水平,打造淮安“创新之核”。

16

关于大力推进化工(危化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的建议

化工(危化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全省化工(危化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强力推动、狠抓落实,全力确保化工(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建议我市进一步推进化工(危化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着力巩固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成效。

17

关于加快提升我市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新型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绿色食品是我市工业重点打造的四大主导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提升四大主导产业竞争力对于实现我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政府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和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

18

关于推进纺织服装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纺织业一直是我市县域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总体呈现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态势良好和行业优势明显的特点。但仍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不合理、创新能力点强面不强和行业集中度低、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建议以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为中心,进一步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推进纺织业高质量发展。

19

关于持续推动现代物流高速发展的建议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物流作为我市打造“333”主导产业三大服务业主导产业之一,发展迅速,但还存在社会物流总费用偏高、物流基础设施运行效率较低、物流业发展规模不大和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的短板。建议立足我市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优化干线运输结构,大力发展航空物流、高铁快运,加快推进多式联运,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20

关于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市政府针对外需下行、出口价格趋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出台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十二条措施》等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为进出口企业稳规模、优结构、拓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我市对外贸易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在全省的位次偏后的现状依然比较突出。建议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扩大对外开放,充分释放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加快培育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我市攀高比强、跨越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1

关于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的建议

跨境电商+产业带是新业态和优质供应链的结合,两者的结合能创造出强大的叠加效应,帮助企业突破传统外贸中品牌垄断、渠道垄断和价格垄断,扭转传统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利局面。同时,跨境电商与产业带的结合,也意味着工厂必须加入贸易,实现“工贸一体化”。因此,建议我市积极推动产业带工厂加快“触网”进程,借助跨境电商渠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发展。

22

关于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崛起的建议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各地立足县域实际,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文化基因、产业基础以及比较优势,在一定空间内围绕特定产业链条形成的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组织集聚的现象,是促进就业、财政增收、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撑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议在促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上,针对各地资源优势、发展基础和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区位条件,选择好主导产业,分类施策打造主导产业链。

23

关于电网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整体供电能力不断提升,有效保障了我市工业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县域经济要发展,离不开电力的稳定支撑。建议通过优化补强县域电网结构、开辟重点项目报装接电“绿色通道”、提高供电优质服务水平、加快县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方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24

关于持续推进“四最”营商环境建设的建议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谋划部署全市“3+7+5”招商活动,逢会必讲招商工作、调研考察必看产业项目,并将招商实务全面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项目招引的热度、建设的力度、服务的温度持续增强。各级各部门要秉持“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理念,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以“四敢”精神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四最”营商环境。

25

关于推进企业合规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今年4月份,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打造企业合规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全面推进企业合规建设的政策性文件,为深圳企业合规建设制定时间表和施工图,推动制定国内首个企业合规建设地方标准。打造企业合规示范区,有利于多部门合力共建营商环境研学基地,引导企业主动合规经营;有利于精准对接企业司法服务需求,在企业合规改革中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共同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26

关于探索建立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制度的建议

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是对市场准入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政策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市场准入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对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要制定具有淮安特色的指标体系;要搭建全流程线上平台,有效提升评估质量效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为常态化开展效能评估夯实制度基础,促进市场准入效能全面提升。

27

关于大力开展委托招商的建议

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招商相比,招商中介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大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诚信度、丰富的投资信息来源、专业化的招商引资团队、娴熟的招商谈判技巧,能有效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建议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委托招商优势,认真梳理本地产业发展方向、招商引资政策、资源要素保障等资料,精心挑选信誉好、实力强、资源多的招商中介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委托招商,努力提高项目招引效果和质量,为淮安“攀高比强、跨越赶超”多作贡献。

28

关于推进实施精准化招商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建议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围绕打造“7+3”先进制造业集群,以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瞄准大项目、专精特新项目,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构建目标企业库,明确招商方向,大力引进链主型龙头企业、标志性引领项目,强链补链延链,努力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

29

关于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 建立招商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议

实施重特大项目攻坚,关键在人才、在队伍。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对招商引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市在招商队伍专业性、招引项目研判、产业链条梳理、上下游企业汇聚等快速反应机制还有待提高。建议在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下,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招商人员专业化水平,完善工作体系,努力培育一支懂经济、能吃苦、会谈判、善服务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地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加快建立具有淮安特色的招商工作快速反应机制,努力为大招项目、招大项目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30

关于推动各县区探索组建专业化招商公司的建议

招商引资是解决总量不大、底盘不牢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建议各县区充分发挥招商引资主力军作用,通过构建专业化招商公司运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推动招商引资持续突破,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重特大项目落户淮安。

31

关于持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出台了多项举措,为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提供了政策支持,县域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因素和禀赋差距等因素的存在,县域营商环境也仍然存在较多短板,建议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与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大力塑造“亲”“清”政商关系,为我市县域经济加快突破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32

关于完善制造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建议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汇金润淮·共创未来”工作品牌为指引,积极营造共生共荣的良好金融生态。但还存在金融服务定制化水平不高、信贷效率效能不佳等方面问题,建议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政企银协同机制,不断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供给,努力为我市制造业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33

关于持续关注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建议

中小金融机构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诸多风险,建议我市进一步加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加大政策扶持与引导,努力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34

关于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积极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营商环境,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中小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仍然存在,帮助中小企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建议:一是完善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政策法规;二是建立拖欠账款问题约束惩戒机制;三是畅通拖欠账款投诉受理和处置机制,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5

关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小微企业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但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依然不畅,加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健全、可供抵押的资产少等问题,导致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政策扶持;二是鼓励小微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增加企业的信誉度;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支持,努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36

关于持续凝聚乡贤力量 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贤人才凝聚”行动,多措并举汇聚乡贤人才,有效发挥了乡贤人才作用,为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要继续完善乡贤人才数据库,打造常态化对接通道,重点挖掘并发挥好高校院所领域乡贤人才资源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汇聚力量、凝聚合力。

37

关于扎实推进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将其作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淮商品牌,探索出了一条“政策支持+培训指导+服务引路”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淮安模式。建议从市级层面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大优惠政策供给力度,强化创业创新基地培育,深度推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为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8

关于持续打造暖心贴心的人才发展生态的建议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打响“淮上英才”等品牌。但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存在,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关注人才个性化需求,切实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努力打造暖心贴心的人才发展生态。

39

关于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建议

发展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协同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新时代民营企业家队伍,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提振信心,切实增强投资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

40

关于提高惠企政策普及率、惠及度的建议

虽然市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形式宣传各项惠企政策,但仍有不少民营企业对省、市出台的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信息了解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导致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知晓度和惠及度并不高。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和推送力度,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保障”进企业活动,并通过强化数字赋能,优化服务方式,切实帮助企业掌握政策、吃透政策、用好用足政策。

41

关于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切实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显著优化了营商环境,但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建议一方面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努力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管,切实管出公平、管出质量。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效,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

42

关于深化我市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有效根除了财政奖补领域“政策信息不对称、奖补标准不透明、服务审批不规范、办理时限不确定”等顽瘴痼疾,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但改革没有休止符,建议进一步优化流程再造、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减少申报材料,着力打造“精准、标准、透明、协同、便利”的“集成化”平台,努力让财政奖补资金快速直达基层、直达企业,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落地变现。

43

关于放大12345热线“诉接速办”品牌效应的建议

2023年,我市12345热线继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A类A级评价后,服务质量迈上新的台阶,获评A+等级,市审批局荣获服务企业优秀单位称号。为进一步打响淮安12345热线品牌,建议进一步深化12345热线“诉接速办”改革,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积极推动“三走进·诉接速办”活动常态化开展,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需求,为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44

关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 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的建议

“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新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本依托和推动释放市场潜力活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市部门之间仍存在业务系统数据共享不畅、各类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缓慢等问题,建议从市级层面进一步加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推进力度,为实现政务数据高效应用、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45

关于争创“双千兆城市”的建议

对照“双千兆城市”建设标准,我市在5G网络覆盖上还有差距,千兆光网“最后一百米”建设尚待突破。建议,一方面要梳理配套建设5G基础设施要求,明确各类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地下场所和电梯井等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和相关标准预留通信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支持运营商加大建设力度,为争创“双千兆城市”打好基础。

46

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数字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加快统筹“云、网、数、用、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政府运行等领域数字化转型,但仍面临数据共享与整合难度大、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各地各部门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坚持务实高效,突出赋能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基础支撑,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质增效,更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优化数字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47

关于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进美丽淮安建设的建议

建设美丽淮安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的战略性工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美丽淮安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建议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把准工作重点,扭住关键环节,着力提质效、增实效,共同谱写好美丽淮安建设新篇章。

48

关于持续推进“不淹不涝”城市建设的建议

城市防汛防涝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年入汛以来,受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我市降水较多,部分地势低洼路段,强降雨后积水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安全。建议市各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防汛排涝工程体系建设,同步加快河道整治和泵站工程建设,积极推动调整城区排涝闸站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应急响应制度,强化工程调度运行管理,切实提高防汛排涝应急处置能力,为建设“不淹不涝”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49

关于推进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创建的建议

近年来,江苏省已有6个地级市通过了国家无障碍示范市创建验收,我市无障碍设施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居住小区等无障碍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信息交流、社会服务无障碍也有了一定基础,但与创建要求相关仍有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护,全力争创国家无障碍示范市县,力争早日通过创建验收

50

关于扎实开展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的建议

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事关城市形象、事关民生福祉,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在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上集中精力、持续用力,并及时固化好的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做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

51

关于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以“德润淮安 志愿有我”为统领,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奋力打造学雷锋志愿服务“淮安模式”,让志愿之光闪耀文明之城,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赋能增色。建议市相关部门充分运用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不断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努力让志愿服务成为淮安的亮丽风景。

52

关于加强城市家具设置管理 提升淮安城市品质的建议

城市家具是体现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2023年6月,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淮安市城市家具设置导则》和《〈淮安市城市家具设置导则〉实施意见(试行)》,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安全、整洁、有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政策支持。建议市相关部门对照《导则》和《实施意见》各项规定,切实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城市家具改造提升工作,着力打造城市家具建设改造样板工程,进一步提升淮安城市品位。

53

关于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市各县城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建议在市级层面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规划引领,加大财政倾斜力度,进一步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努力促进县域经济繁荣,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54

关于激发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素活力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建议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与扩大内需战略相结合,深度挖掘县城和乡村的内在市场潜力,有效激发各类要素向城镇化建设汇聚,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55

关于扎实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投入,有效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但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的公共服务还存在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均衡度差等问题,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通过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服务机构设置、强化科技支撑、健全评估机制等手段,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56

关于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议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市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议进一步强化凭实绩用干部工作导向,积极采取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培训培养体系、强化实践锻炼以及优化激励机制等工作措施,着力提高我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干部队伍保障。

57

关于建立“担当指数”评价机制的建议

市委史志军书记在市委八届六次会议上强调,要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建立“担当指数”评价机制,更大力度推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担当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用“愿不愿做事”检验态度、用“能不能干事”检验能力、用“敢不敢扛事”检验担当,充分激励全市干部勇于在实践中强本领,努力锻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58

关于大力培育创新文化的建议

创新文化是一个城市创造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对于营造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动以及推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创新文化要求。建议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优化创新文化资源配置,健全创新文化评价体系,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努力将淮安打造成创新文化高地。

59

关于细化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建议

2023年8月,省住建厅在我市组织召开了《淮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审查会,来自省内外专家和代表实地踏勘现场并审阅《规划》成果后,一致同意通过新版《规划》。建议相关部门围绕新版《规划》实施,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际需求,进一步落实“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要求,加强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和特色挖掘,充实完善保护对象,拓展传承利用途径,确保《规划》实施落地见效。

60

关于不断打响文化名城品牌的建议

我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存在品牌影响力有限、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引入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淮安文化名城品牌影响力。

61

关于持续推进打造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双千计划”号召,结合本地特色,大力推进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了一批有颜值、有气质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为更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建议市相关部门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鼓励推动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市民参与率。

62

关于推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其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我市立足旅游产业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积极探索具有淮安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大融合、大发展,努力形成文化旅游全方位融入区域整体发展的大格局,努力让广大游客来得高兴、游得开心、走得留恋。

63

关于加大旅游精品路线开发推介力度的建议

我市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但目前许多景点尚未得到充分开发,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品优势,在旅游精品路线的宣传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渠道。建议我市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规划布局,积极打造不同旅游精品路线,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方案,搭建宣传平台,创新宣传方式,使其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满足各种类型客源市场的不同需求。

64

关于统一西游文化标识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宣传西游名片、弘扬西游文化、做大西游产业,但在西游文化标识运用上还存在西游文化标识形象不够统一,缺乏本土元素和淮安特色亮点,并与其他西游城市有同质化竞争的倾向。建议在做优做特我市西游乐园卡通符号形象的基础上,统一全市西游文化标识,增加淮安大运河和古淮河文化元素,讲好淮安故事,展现淮安风采,进一步提升淮安西游名片的知名度、美誉度。

65

关于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多措并举开展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活化利用,初步形成了“红色旅游吸引人、红色精神感染人、融合产业留住人”的集聚效应。为深入推进我市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我市深入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政策保障,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放大淮安红色旅游品牌效应。

66

关于促进旅行社服务品质提升的建议

旅行社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品质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行社服务品质的提升对于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我市相关部门在鼓励旅行社加强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各旅行社建立畅通的顾客反馈渠道,着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67

关于进一步促进假日消费的建议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的一扇窗口。2023年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提出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建议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抢抓假日节点机遇,及时出台利好新政,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努力激发更加强劲的消费势能。

68

关于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的建议

农村既有追赶城市的消费升级,也有产业下沉催生的新消费空间以及城市居民入乡消费带来的增量。但目前我市农村地区商品消费的流通成本相对较高,服务消费供给相对缺乏,消费环境仍不尽如人意,总体消费水平较低。建议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城带乡的县域消费网络格局,丰富农村消费供给,加大补贴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吃住行消费升级,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69

关于推进我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我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市级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旅游项目同质化情况比较普遍,农民收入潜在增长点偏少,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乡村旅游点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培育指导,促进富民增收,推进我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70

关于推动淮扬菜守正创新 助力“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的建议

“世界美食之都”是我市走向世界的“一座桥”、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近年来,我市坚持放大“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不断加强国际国内交流,积极推动淮扬菜守正创新,着力推动淮扬菜由“对外展示名片”转变成“富民强市产业”。建议我市进一步壮大淮扬菜产业规模,推动传承创新,促进美食消费,努力让“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71

关于聚焦群众对县中振兴的迫切愿望 推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城市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学在淮安”品牌持续擦亮,但仍存在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县域普遍薄弱现状,特别是在属地招生同时仍然允许名校跨区“掐尖”招生,与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建议进一步聚焦县中这个重中之重,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优配置、强队伍、提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72

关于全力打造全国红色资源育人高地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积极创新红色教育,打造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品牌,获得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荣誉。建议我市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打造全国红色资源育人高地。

73

关于培养拥有“四个自信”孩子 全力打新时代全国知名育人高地的建议

近两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积极组织开展“我们都是收信人”等活动,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培养拥有“四个自信”孩子工作上,形成了很多可圈可点的做法,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建议以打造新时代全国知名育人高地为目标,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刻感悟总书记对淮安青少年的关心关爱,积极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74

关于加长学生在校户外活动时间的建议

据专家介绍,预防青少年近视最有效办法是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每天保证三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而我市大部分中小学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明显不足,近视呈现多发、低龄化趋势。因此,建议市相关部门督促各中小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户外活动需求,科学设置文化课课程,合理增加体育课数量,适当延长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要保证学龄前儿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努力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75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配送餐质量监管的建议

选择“配送餐”是目前许多学校解决学生午餐问题的主要渠道,然而午餐质量不高,特别是学生吃不好吃不饱是许多家庭关心的焦点,尤其是“双减”政策落实后,不少学校放学时间延迟,学生更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补充,如何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吃得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全面实行家长轮流陪餐并参与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供餐满意度测评,健全供餐信息公开制度,推动中小学配送餐质量监管常态长效。

76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建议

2023年以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五大产业集群建设、重大项目招引和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等工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我市距离农业强市仍有不小差距,建议注重擦亮区域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点培育优质稻米、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绿色蔬菜五大特色产业,提高盱眙龙虾、淮安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影响力,推动“小特产”升级为“大集群”,助推农产品向中高端市场延伸。

77

关于加强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监管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质效的建议

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到位情况是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多次开展专项督查,并要求各地严格按照下达资金计划及时拨付,加强监管,切实提案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使用质效。但我市部分地区还存在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资金拨付不及时问题,不仅影响合同履约,造成合同纠纷,也给向上争取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建议:一是全面落实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二是督促各县区加强资金管理,落实配套资金,按时足额拨付;三是加大考核力度,推动各县区认真履职,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用好用足。

78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我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创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发展“绿意盎然”。建议各县区立足本地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优质稻米、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培育新的农业增长点,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同时,加大对现代农业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支持力度,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79

关于推动环洪泽湖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洪泽湖地区是我市重要的农村经济区域,拥有广阔的水面和丰富的资源。近年来,环湖沿线县(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产业支撑力度不大、资源要素利用不足、强村富民仍需用力等问题,建议环湖沿线县(区)以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政策供给,解决要素短板,推动融合发展,为拓宽强村富民路径、建好环湖生态经济廊道提供保障。

80

关于重视解决无人机喷洒作业误伤农田 引发赔偿纠纷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从农田撒药到施肥播种,无人机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率。但新的技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无人机喷洒农药导致邻田受损的案例时有发生,建议各地加快制定无人机使用管理规范性文件,加强无人机使用监管,并通过专业培训、现场指导等措施,切实提高无人机作业人员法律意识和操作技能,更好服务农业发展。

81

关于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建议

今年以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持续推进,淮安各地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河渠田头渐露新颜。下一步,仍需对照《淮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攻难点、破瓶颈、补短板力度,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高颜值、高品质的新时代农村风貌,为我市乡村振兴擦亮最美底色。

82

关于出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奖补政策的建议

近年来,各地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粪污资源化再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打通畜禽粪还田“最后一公里”难、推进畜禽粪污由“治”向“用”转变难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在加强监管和技术帮扶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各县区政府出台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专项奖补政策,加快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建设,积极引导养殖户做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多渠道推进资源化利用。

83

关于完善农村寄递物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议

快递行业健康发展对于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给、满足农村居民日常消费品需求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市已基本实现 “快递进村”目标,但仍存在村级站点建设运行难、快件进村周转时间长、冷链物流进村少等问题。因此,建议市相关部门和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网络,畅通“微循环”,努力让寄递物流、冷链物流进得去、出得来,同时要合理布局农村物流站点,提升运行质效,更好激发农村消费活力。

84

关于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吨粮田”建设决策部署,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贡献了力量。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质效,建议市相关部门统筹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进一步压紧压实各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责任,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的产能和韧性,努力实现耕地增加、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85

关于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巧用“加减乘除”法,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推动了乡风民风向上向善。为进一步巩固乡村文明建设成果,建议市相关部门深入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新时代乡村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建设,积极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健康文化活动,大力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化面貌。

86

关于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的建议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土地资源和条件,吸引各种要素向乡村流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主体以及作为集体成员的农民的土地权利,积极鼓励农村集体土地在总体规划控制下,直接或间接参与土地开发,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用地保障。

87

关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以来,我市聚焦百姓丰富多元化的“菜篮子”需求,持续加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为稳市场、促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供给能力,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大力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切实保障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88

关于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策应国家发展战略,充分用好黄河明清故道沿线城市政协联席协作会议等区域协作机制,厚植黄河明清故道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故道沿岸生态资源禀赋,明确“一带、二心、四区、八大工程”发展布局,推进黄河明清故道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建议相关县区、市相关部门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认真实施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全面加快黄河明清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努力把黄河明清故道建设成为带动沿线发展、造福沿线群众的黄金水道、生态大道。

89

关于统筹社会资源 缓解市二院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市二院地处市中心老城区主干道旁,建筑面积9.8万㎡,年门、急诊量85万人次,住院6.5万人次,手术3万台次,但因建设年代早、自身空间有限、所处位置周边布局相对定型等因素影响,目前院内停车位仅有236个,远远不能满足就医患者来院停车需求。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和协调安排,切实解决市二院周边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为市民群众营造舒心便捷的就医环境。

90

关于调整市二院正门口红绿灯及斑马线位置的建议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淮海南路院区正门口近北侧设置了人行过道斑马线,每逢上下学和上下班高峰时段,右转进入二院的车辆、往南方向非机动车道行驶的电动车与逆行接送小学生的电动车抢道通行现象较为严重,极易造成拥堵,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建议市相关部门对市二院门口的斑马线位置进行调整,增加右转红绿灯,并在上下学和上下班高峰时段增派执勤人员,维护交通秩序,切实保证道路安全顺畅。

91

关于支持公交电车无缝换乘枢纽站建设的建议

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特色公交为延伸”的多层次综合公共交通网络,是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点,首要任务是构建各类公共交通换乘无缝衔接体系,保障群众出行的便利性。但目前我市有轨电车首末站周边公交换乘枢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乘客换乘需求,建议在有轨电车体育馆站、南门站新建公交换乘枢纽站,努力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

92

关于建立公交成本规制 切实提高公共交通运行质效的建议

对标周边城市公交发展情况,着眼淮安公交事业长远发展,淮安公交成本规制亟待建立。建议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交通控股集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通过建立公交投资成本规制和运营成本规制,明确区级财政补贴制度,加强公交经营业绩考核,努力推动我市公交实现快速、平稳、有质发展。

93

关于加快推进水渡口大道优化改造的建议

水渡口大道全线基本为双向六车道、通行流量大,但南昌路至宁连路段为双向四车道,加上部分地段非机动车道较窄,造成早晚高峰期间拥堵严重、安全隐患较大,迫切需要尽快解决。建议将水渡口大道(南昌路至宁连路段)参照南昌路以西段改造为双向六车道,并对沿线路口进行拓宽改造,扩大南昌路口由南向北方向东侧非机动车道,进一步提高全路段通行效率。

94

关于加快实施迎宾大道与翔宇大道连接口改造的建议

迎宾大道由东向西上八亭桥的坡道辅路与翔宇大道由北向南的非机动车道错位,导致上八亭桥坡道辅路的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现象较为突出,且翔宇大道由西向东行驶的非机动车与翔宇大道由南向北行驶的非机动车等待区形成交织混行,给车辆和行人带来诸多不便。建议将翔宇大道西北侧非机动车道改为双向通行,并留足通行空间,同时将翔宇大道与迎宾大道东南侧路口向南整体后移,保证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

95

关于积极推动“淮安港-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通过沪苏通大桥的建议

淮安港至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自2023年8月开始每周3班运营,全程运输线路一般是新长线-宁启线-浦东线,有时经过新长线-陇海线-京沪线,全程运输时长约30个小时,如海铁联运班列能通过沪苏通大桥,则淮安港至上海港全程运输时长将缩短至16个小时左右,运输时效将大大提高,优势将更加明显。因此,建议市有关部门加强与沪苏通大桥主管单位沟通协调,允许“淮安港—上海港”海铁联动班列通过沪苏通大桥,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发挥积极作用。

96

关于进一步优化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的建议

当前,为解决物业管理顽瘴痼疾,我市正在大力推行由城管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的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并通过建立社区综合执法工作站点、开展执法进小区专项行动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但目前仍然存在对物业企业执法多、对业主执法少以及执法进小区权责不够集中和统一等问题,实施过程中容易造成配合不畅、执法不及时等情况,建议进一步明确小区物业企业、业主、执法部门等权责边界,积极探索物业管理行政执法改革,推进行政执法权责统一,切实提高小区物管执法综合质效。

97

关于加强小区公共账户监管 推进公共收益管理规范化的建议

近年来,小区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但公共收益、公共能耗结余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加之缺乏有效监督,不公开、不透明、不科学现象较为普遍,群众满意感不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与街道、社会协作联动,以审计进小区为抓手,通过聘请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对辖区住宅小区共有资金收支情况开展审计工作,全面提升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规范化水平。

98

关于健全完善物业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的建议

当前,我市物业管理矛盾依然较多,物业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在筹建、运行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导致物业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建议我市尽快出台《关于规范物业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意见》,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推动物业管理委员会在规范小区物业管理上发挥更大作用。

99

关于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的建议

加装电梯是适老工程、民生工程。目前我市城区四层以上未装电梯的小区大部分是10年以上的老小区,居民老龄化程度明显,加装电梯已经成为老龄居民的迫切需要。建议市直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省有关加装电梯工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努力建设宜居城市。

100

关于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治理的建议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是保护耕地资源、优化镇村布局结构、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然而,随着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的不断发展,基层组织缺失、管理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建议市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构建有特色、有活力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管理方式,通过采取将城市网格化管理延伸拓展至乡村、加大集中居住小区“数字”赋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力量等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治理水平。

101

关于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建议

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对于儿童的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增加、普及普惠政策逐步落实、学前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通过优化资源布局、加大政府投入、推进课程改革等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市学前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

102

关于深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紧跟企业发展需求,持续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但仍存在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校企合作方式单一、实训条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更好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夯实基础。

103

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建议市相关部门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深刻认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教育数字化的方法路径,努力擦亮“学在淮安”品牌。

104

关于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是促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投入,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体育场馆、公园健身设施等,使得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加,但仍存在场地设施布局不均衡、场地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市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优化场地设施布局、加强政府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

105

关于深化体卫融合,加速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建议

目前我市已建成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1家,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9家,但还存在分布不均衡、体卫融合不充分、专业人才少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健全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机制,大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科学健身服务网络,深入推进运动健康政策、环境、队伍、信息、服务、考核“六个融合”,为健康淮安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106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进我市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市相关部门立足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实际,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青少年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内容,加强专业化指导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我市青少年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107

关于强化我市“网约房”新业态监管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在线短租为代表的“网约房”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业态。但由于“网约房”全程交易具有信息虚拟特点,较易成为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滋生的隐蔽场所,产生社会治理的“灰色地带”,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聚焦堵点问题,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汇聚治理合力,努力完善监管链条,形成治理闭环。

108

关于加强“三无”大马力快艇违法整治的建议

大马力快艇属于“三无船舶”的一种,时速可达80-100公里。受暴利驱使,“三无”大马力快艇非法捕捞现象日益突出并呈爆发趋势,且已出现多起驾驶大马力快艇死人伤人事件,已成为极易引发水上安全事故、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公然践踏法律权威的一大“毒瘤”。建议多部门积极采取源头管控、现场查处、精准打击等有效手段,加大联动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水上“三无”大马力快艇违法行为,扫清水上治理的绊脚石。

109

关于全面推进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建议

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重要补充,是我国消防救援力量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有力的弥补了乡镇专业消防救援力量空白。但是,当前我市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队伍属性和人员身份不明确、综合保障标准总体偏低、人员归属感和荣誉感不强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快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完善培养机制,强化综合保障,深化荣誉激励,切实提高我市消防救灾能力水平。

110

关于加快构建社会矛盾风险“全周期防控”模式的建议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是市域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建议坚持维稳与维权相统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坚持底线思维,积极推行社会矛盾风险“全周期防控”运行模式,努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111

关于持续优化城市法治环境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法治赋能、护航发展”专项行动,持续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市优化法治环境工作还存在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政务服务有待优化等诸多问题短板,建议市相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进一步优化公共法律供给,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为,提升公众法治环境建设参与度,持续打造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112

关于持续加强“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

“九小场所”涉及行业多、人员密度大,这些场所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建议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协同,充分发挥镇街安全生产网格员作用,切实加大“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监管力度,推进关口前移,努力维护良好的安全生态。

113

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建议

信访工作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做好信访工作,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政府效能和基层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用心用力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114

关于加强我市网络安全监管的建议

近年来,全市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安全防护能力有效提升,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但仍存在网络犯罪活动高发频发、网络安全监管技术保障不到位、网民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建议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引导广大网民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切实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115

关于推动基层“一支力量管安全”的建议

近年来,市安委办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权力下发、信息化推广、示范创建等工作步伐,积极推动各镇街搭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持续巩固和扩大安全整治成果,努力保持我市“一支力量管安全”改革工作“全省率先”位次。但由于基层人少、事多,“一支力量管安全”仍存在薄弱环节,建议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力度,全面加快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融合,大力提升示范镇街安全监管整体水平,努力推动基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116

关于打造我市本土养老服务品牌的建议

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20万,占户籍总人口的近22%。打造我市本土养老服务品牌,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是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城市竞争力、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在探索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努力培育一批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养老服务机构。

117

关于设立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专项资金的建议

宫颈癌、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两大恶性肿瘤,虽然我市低收入“两癌”妇女可以享受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但患者仍有巨额费用支出,是导致低收入妇女和家庭返贫致贫的风险因素。因此,建议市级层面设立低收入“两癌”妇女救助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35-64岁低收入“两癌”妇女给予一定额度的救助,帮助低收入“两癌”妇女解决燃眉之急。

118

关于提高公众参与肿瘤早期筛查积极性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以健康淮安建设为统领,不断强化癌症综合防控,进一步做实做细肿瘤随访登记、肿瘤防治宣传、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癌症规范化诊疗等各项工作,全市癌症防控的严峻形势得到有效遏制,整体防治能力显著提升。但部分群众积极参与肿瘤早期筛查的意识不强,讳疾忌医、怕麻烦、怕花钱等现象依然存在,制约了癌症综合防控工作的效果。因此,建议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分担早期肿瘤筛查费用,切实提高群众参与肿瘤早期筛查的积极性,为健康淮安建设贡献力量。

119

关于做好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建议

2023年5月3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对外发布通知,确定淮安市医疗保障局承担“江苏淮安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这是我省医保领域首家市级层面国家标准化试点,对于持续推进我市医疗保障改革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建议市医保局继续秉承敢担当、有作为的优良作风,因地制宜制定更加科学严谨、规范实用的医保服务标准体系,努力实现医保办事流程更简、办理时限更短、服务质量更优,切实为广大参保群众提供更加规范、标准、高效、便捷的医保经办服务,为全省乃至全国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机制、新路径、新举措,。

120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全面加强,但从整体上看,我市中医药发展仍然存在特色优势不够彰显、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产业发展不够壮大等问题。因此,建议市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优化中医药发展政策,推进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全力推动我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21

关于持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建议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拥有1个国家级、7个省级、21个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全市中医药服务总量比“十二五”末增长26%,占医疗服务总量的12.4%。但仍存在中医药服务向基层倾斜不够、基层中医药诊疗服务水平偏弱等问题,建议持续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下乡进村,合理布局乡镇、村中医诊疗点,加强中医诊疗队伍建设,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122

关于持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大气污染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守护我市碧水蓝天,建议市相关部门切实增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开展企业达标排放治理,持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努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不断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

123

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碧水三年行动的建议

自我市开展生态碧水三年行动以来,各地各相关部门统筹实施退养(圩)还湖、渔民上岸、区域防洪、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认真落实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任务,积极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巩固提升整治成果,坚持统筹谋划、标本兼治,深入开展污水治理、生态活水、生态湿地动、幸福河湖、绿色产业五大行动,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124

关于持续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建议

2023年,我市组织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累计记录各类生物2648种,占大运河沿线物种总数的55.73%,国家重点保护物种72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及IUCN收录的濒危物种达89种,充分展示了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为全面深化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度,强化自然保护地长效监管机制,严控重要生态空间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接续打造让绿水青山充分展现、金山银山充分体现的美丽江苏“淮安样板”。

125

关于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按照“市级统筹、县区主体,部门参与、街镇实施,示范引导、企业运营”的思路,重抓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这一民生“关键小事”,不断引领文明新风尚,但仍存在分类标准执行不严格、分类处理不到位、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市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普法宣传活动,大力构建垃圾分类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垃圾分类巡查检查力度,抓好垃圾分类设施配置,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标准,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126

关于完善固体废物规范处理机制的建议

自2022年4月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建议市相关部门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努力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切实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127

关于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监管链条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食品溯源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食品溯源体系已初步建成,但仍存在溯源信息不完整、技术支撑不到位、企业参与率不高等问题,建议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强化追溯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做好上下流溯源信息记录,并通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溯源监管工作,确保我市食品溯源链条完整、监管到位。

128

关于全面禁用各类“生鲜灯”的建议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从2023年12月1日起,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但我市部分农贸市场肉类交易区的摊位上仍然装着“生鲜灯”,明显违规,建议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商超、生鲜店、农贸市场等地违规使用“生鲜灯”的巡查检查,指导经营者选择色温更接近自然光的灯具,确保新规落地落实。

129

关于整改小区机械车位闲置问题的建议

由于政府对新建小区的车位配比要求日渐提高,从2010年初开始,在全市各新建小区中便出现了机械车位的身影。但随之而来的“假车位”“凑配比”“故障高”“操作难”等问题频发,急需整改。建议市相关部门组织对各住宅小区机械车位开展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各小区机械车位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

130

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电桩运行管理的建议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充电桩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我市充电桩在安装使用和运营维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如住宅小区安装个人车位充电桩推进缓慢、公用充电桩便利化程度不高等。建议市相关部门合理规划公用充电桩建设布局,加大住宅小区个人安装充电桩支持力度,建立统一的充电桩充电收费标准,推进充电桩巡查检修常态化,更好满足群众对充电桩的使用需求。

131

关于提升驾校培训服务质量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催生了驾校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共有153所驾校,但各个驾校不同程度存在教练员素质参差不齐、硬件设施不完善、培训过程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对驾校的监督管理力度,积极引导驾校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并通过建立完备的学员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反馈学员对驾校培训服务的意见建议,督促驾校做好整改工作,确保驾校培训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132

关于规范城区宠物管理的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我市宠物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犬类宠物,存在宠物登记管理制度不健全、宠物粪便清理不规范、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建议市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城区宠物管理,加大对重要区域、重要景点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巡查检查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市民提高文明养宠意识,注重防范宠物伤人事件发生,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

133

关于放大“翔宇先锋”党建品牌效应的建议

近年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全市上下大力弘扬周恩来崇高风范,积极开展创建先锋组织、打造先锋阵地、争当先锋党员活动,持续擦亮具有时代特征、党建特点、淮安特色的“翔宇先锋”党建品牌。建议市相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为指引,进一步深化“翔宇先锋”党建品牌建设,放大品牌效应,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中作表率、建新功。

134

关于积极推进“八五”普法深入实施的建议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建议市相关部门深入对照“八五”普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压实普法责任,积极推动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八五”普法活动,确保全市“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135

关于深化“清风盈淮”廉洁文化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清风盈淮”廉洁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积极开展“家风传廉”“史馆溯廉”“党史学廉”“全民尚廉”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在全社会深入营造崇德尚廉的文化氛围。建议各地各部门切实强化廉洁文化建设主体责任,大力弘扬淮安红色文化特别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崇高风范,深入挖掘淮安历代贤臣能吏的勤廉元素,更好发挥廉洁文化成风化人、涵养德行作用,进一步打响“清风盈淮”廉洁文化品牌。


附件:淮安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提案参考选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