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时节,江苏省淮安天好富兴大数据中心内,指示灯如繁星闪烁,服务器集群昼夜不息高效运转。目前,已建成的1050个标准机柜以及全部建成后将达到的900 PFLOPS算力规模,正推动淮安从“枢纽之城”向“算力高地”加速蝶变。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安)算力中心与宁淮绿色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将于2026年建成,淮安还将新增算力4320 PFLOPS,进一步夯实其在区域数字经济格局中的战略支点作用。
数字浪潮奔涌之际,政协力量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淮安市政协将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履职重点,综合运用提案、大会发言、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为淮安数字化转型聚智赋能。其中,《双循环背景下聚焦数字经济赋能淮安高质量发展》提案被列为市长督办重点提案,推动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为“十五五”时期淮安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增长极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经济并非空中楼阁,其生命力在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市政协委员桂玉晟在深入调研后建议,紧扣“十五五”规划中“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要求,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网络化连接,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数字文创等新业态,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面对数字产业化发展机遇,许伯栋委员提出“补短强特、精准发力”的推进路径。他建议,在精准把握淮安产业特色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巩固提升PCB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集群,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前瞻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为“十五五”时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直接关系营商环境和治理效能。”毛莉委员则聚焦政务信息化建设,建议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的数字政府基础平台,推动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同时,要健全数据归集、使用与共享的标准规范体系,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释放数据价值,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成为常态。
“乌镇峰会倡导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各地以开放姿态拥抱机遇、以安全底色守护发展。”淮安市政协主席戚寿余表示,市政协将持续汇聚委员智慧,推动算力资源普惠共享、数字产业开放合作、安全体系精准构建,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经营主体,在共筑数智未来的征程中展现政协担当,为淮安“十五五”时期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