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政协 政协要闻
《人民政协报》聚焦!江苏淮安市政协:“藏粮于地”端牢“中国饭碗”
时间:2025-10-21  来源:淮安政协 作者:  字号:[ ]

未标题-1.png


红字标题.png

金秋时节,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的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数台联合收割机隆隆作响,在金黄的稻浪间划出整齐的轨迹。种粮大户陈守军站在田埂上,黝黑的脸上漾开笑意:“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这高标准农田就是咱的‘稳产田’‘致富田’!如今的好收成,离不开政协一直以来的鼓与呼!”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淮安市政协助力耕地保护的扎实作为。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作为江苏重要农区,淮安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亿斤左右,肩负着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重任。近年来,淮安市政协始终将守护耕地红线作为重要政治责任,聚焦这一“国之大者”,组织委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协商议政、大会发言、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聚智聚力,在江淮大地上书写了一篇履职为民的生动答卷。

建言规划先行,政协智慧融入良田沃野。淮安市政协连续两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重点协商议题,组织农业农村界委员开展深度调研。委员们的足迹遍布全市重点农业乡镇,实地察看项目进展,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座谈交流,累计形成20余份高质量调研报告。其中,“统筹项目资金,加大高标准农田投入”“建立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等建议被直接采纳,有效推动了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从零散实施迈向整体推进、系统布局。

强化民主监督,政协担当协力筑牢耕地红线。守住耕地数量,更需提升耕地质量。市政协组建专项民主监督小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项目现场,掌握真实情况。针对部分地区基本农田出现的“非粮化”倾向,委员们及时提出“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等建议,推动全市开展专项检查。这种“钉钉子”式的监督,持续传导压力,让耕地保护红线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搭建协商平台,政协优势凝聚护地合力。保护耕地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市政协创新利用“码”上议协商平台,邀请种粮大户、农技专家与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3年来,通过各类协商平台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180余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67个,逐步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守护耕地的良好格局。

从建言规划到跟踪监督,从政策落实到凝聚共识,淮安市政协的履职足迹深深印刻在江淮大地的万顷良田之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76万亩,粮食产能提升15%以上,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

“守护耕地红线是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市政协主席戚寿余表示,市政协将继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努力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政协力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