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古运河畔,奔涌着发展的强劲脉动。近日,江苏省淮安市行政中心会议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对话正激荡着智慧的火花。市长顾坤、市政协主席戚寿余与14位省市县三级政协企业家委员,以及13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围桌畅谈,聚焦“倾听企业心声,共话企业发展”,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这座桥,根基扎在企业的热土上。”戚寿余道出真谛。为让协商更具实效,会前市政协组建专题调研组,线上线下对184家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梳理出6大类87条问题建议,最终精选出产业培育、人才引育等核心议题。市数据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前一个月收到问题清单,确保每一次回应都能“精准滴灌”,句句落在企业心坎上。
“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关键!”省政协委员王明华率先发声,呼吁建设市级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加大中试平台奖补力度,为企业创新减负增能。
话音刚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杨维东立即亮出“政策礼包”:“市委、市政府今年已将工业强市专项引导资金提升至3.1亿元,重点支持技改、科创和‘智改数转网联’,中试环节已纳入重点奖补范围。”他随即打开“淮企小秘书”App展示:“最新政策一键直达,支持创新的‘干货’实时更新,助力大家轻装上阵。”
健康产业领域的讨论同样热度不减。市政协委员吕军仁手持鸡蛋膜活性肽技术的创新成果展示图,语气中满是期待:“小小鸡蛋里藏着百亿级产业机遇。”他热切建议,打通健康服务进社区的“最后一米”,构建从政策源头到市场终端的“黄金生态圈”,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盆景”变成惠及民生的“风景”。
“新建小区将按每百户不小于20平方米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优先布局健康医疗中心;老旧小区则通过改造物业用房或养老设施腾挪空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剑的回应迅捷而务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锐“接力”补充:“‘特医食品四进’专项行动已全面铺开——进社区、进机构、进学校、进药店,目前全市规范销售点已达218家,健康服务正加速融入百姓生活圈。”
“淮安101%的营商服务让我们跑出了加速度,企业开票销售额实现三连增,每年增幅均达18%。”涟水县政协委员左文松的发言引发满堂共鸣。话锋一转,他也道出了企业的烦恼:高层次人才招聘难、留下难,正制约着国际化步伐。
痛点即焦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高进锋“现场接招”:“‘工学一体’的育才新模式正在加速推进,年内将开设‘订单班’20个,建成产教联合体10个,定向输送企业急需的‘生力军’。”他更带来“重磅彩蛋”:聚淮兴淮“人才七条”即将升级亮相,政策红利将“提标扩围”,诚意满满。市科技局局长胡长青则描绘了双向赋能的共赢图景:“我们正制定细则,推动校企联合设立‘产业教授’岗位,让高校智慧与企业实践深度交融,实现人才的共引、共育、共用,让淮安成为英才汇聚的‘强磁场’。”
“委员们的建言,既有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又有脚踏实地的操作路径,字字珠玑,令人振奋!”顾坤边听边记,深有感触。他郑重承诺,市政府将逐条梳理、深入研究,不仅着眼于当下难题的“速解”,更会将企业的殷切期盼与长远关切,深度融入正在擘画的“十五五”发展宏图,持续擦亮“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金字招牌,让发展的动能更澎湃,质效更凸显。
华灯初上,会议虽散,热度未减。这场持续4个小时的圆桌对话,不仅见证了淮安政企双方的智慧碰撞,更在夜幕中勾勒出“运河之都”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图景。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