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政协 政协要闻
《人民政协报》聚焦:江苏淮安市政协专题协商文化品牌建设——擦亮“千秋淮扬”城市名片
时间:2025-08-25  来源:淮安政协 作者:  字号:[ ]

未标题-1.png

红字标题.png

当“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席卷文旅市场,如何让流淌千年的运河文脉与淮扬美食文化焕发新生?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政协“擦亮‘千秋淮扬’文化品牌”专题协商会现场,大屏幕上的“文化赋能”“品牌价值”等关键词不断跃动,与会委员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等10多位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思想碰撞与务实回应交织,为运河之都的文化复兴注入强劲动能。

市政协委员张海波在发言中描绘了一幅“暮色中的里运河”沉浸式画卷:清江浦景区、花街、文庙、御码头四大文化地标联动,花街老店前非遗展演活色生香,御码头重现“千帆竞发”漕运盛景,文庙内琅琅书声穿越时空……“通过深度体验,让游客从‘匆匆路过’变为‘流连忘返’,成为淮安文化的‘知音’。”

张海波话音刚落,市文旅集团负责人立刻回应:“您的构想极具启发性。我们将积极推进文化地标升级,通过精细化打造文化活动和项目,显著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沉浸感,有效延长停留时间,释放消费潜力。”

“淮安亟须一个响当当的文化符号!”市政协委员杨国仁认为,淮安可以提炼“清鲜平和”的淮扬烹饪哲学与“奔流不息”的运河精神,塑造具有高辨识度的文化图腾。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认同:“我们将牵头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文化图腾设计与标识体系建设,积极融合现代科技,创新文化表达,使其更贴近年轻群体的审美与喜好。”

长期工作在智慧文化与数字化前沿,市政协委员吴军带来了创新思路。他建议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保存博里农民画的独特笔触,通过动作捕捉系统留存淮海戏的经典身段,建立区块链“非遗基因库”保障永续传承,利用VR重现洪泽湖渔家生活,AI生成农民画新样式,甚至开发虚拟非遗代言人进行直播互动。

对此,市发展改革委回应:“我们已在探索与科技企业的合作路径,运用数字化技术为非遗保护与推广注入新动能,开拓未来传承新局面。”

“深受触动、深获启迪、深感振奋!”与会市政府副市长封蕴珊对委员们的真知灼见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将充分吸纳,持续推进文化品牌建设“五大行动”,合力擦亮“千秋淮扬”这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事实上,这场高效务实的协商深深植根于淮安多年深耕文化领域的积淀。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锚定“千秋淮扬”文化高地战略定位,系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连续举办城市非遗展、国际食品博览会等品牌活动,让“千秋淮扬”的文化底色愈发鲜明。

市政协则以“绣花功夫”助力品牌成长,构建“调研—协商—监督”的闭环机制:组织委员深入运河沿线、淮扬菜非遗工坊、洪泽湖古堰等20余个点位,形成《关于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建议》等12份高质量报告;搭建“文化沙龙”等平台,让文化学者、文旅企业代表与职能部门面对面碰撞思想,推动“河下古镇业态升级”“淮海戏进校园”等23条建议落地见效;开展“非遗保护传承”专项民主监督,持续跟踪吴承恩故居展陈优化、博里农民画产业化等项目进展,确保政协智慧源源不断转化为文化发展的实效。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深层动力,更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市政协主席戚寿余表示,市政协将持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化调研、强化监督、搭好平台,助力将深厚的文化基因练就为驱动发展的密码,让“千秋淮扬”真正成为淮安跨越时空、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