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政协 政协要闻
《人民政协报》聚焦!江苏淮安市政协:绘就“粮田变良田”的新画卷
时间:2025-06-30  来源:淮安政协 作者:  字号:[ ]

未标题-1.png


红字标题.png

盛夏的江苏省盱眙县淮河镇,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铺展如绿色织锦,无人机轻盈掠过智能灌溉渠系,在广袤田野上勾勒出精准作业的银色轨迹。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2024年,淮安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026.69万亩,较上年再增1.16万亩,粮食总产逼近100亿斤大关,连续刷新历史纪录。丰收的答卷背后,镌刻着市政协助力守护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的坚实足迹。“近三年来,市政协共收到耕地保护相关提案32件,编报社情民意信息19期,转化落实率达100%。”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曹吉介绍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然而,“非粮化”问题成为耕地保护路上的“拦路虎”。市政协委员马荣、戴慧婷等在深入调研后,一针见血地指出:“种粮收益偏低导致农民自发调整结构,‘非粮化’管控稍松,耕地流向园地、林地的势头就会加快。”并提出“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的建议。委员们的精准把脉,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硬核举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响应,牵头制定严防“非粮化”实施方案,697万亩耕地目标“带位置”落地上图,层层签订“一票否决”责任状,创新构建“田长﹢网格员”巡查体系,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构筑“天眼”防线。随着199个建设用地项目占补平衡审查完成,“非粮化”问题销号清零,田间矗立的“永久基本农田”标识牌昭示着红线的威严。

守住耕地数量是基础,提升质量效益才是关键。市政协委员沈潭等在调研中敏锐地洞察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深层问题:“项目常重‘核心区’轻‘辐射区’,部门单打独斗难成精品,后期管护更是薄弱环节。”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多部门“共做一桌菜”,整合资金打造“田水路林电”综合治理体系;金湖县创新“五位一体”市场化管护模式,专业队伍让工程永续运转。如今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跃升至86.4%,46万亩曾经的“辐射区”告别“断头渠”,蜕变为旱涝保收的“吨粮田”。

良田沃土永续的核心在人。“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才能激发他们保护耕地的内生动力。”市政协委员董进等人的提案,道出了根本所在。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积极响应,打出政策“组合拳”:2024年全市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53亿元、稻谷补贴3.18亿元,惠及超457.6万亩粮田;创新推出“种粮贷”“丰收保”等金融产品,让农民种粮更有底气。在盱眙县淮河镇,新型职业农民李建军算起增收账:“过去种粮靠天收,如今良田配良法,每亩增收200斤,补贴还能再拿200元!”政策红利激发了农民守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耕地保护—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耕地红线是生命线,良田沃土是幸福土。”淮安市政协主席戚寿余表示,市政协将继续聚焦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在严守红线、科技赋能、长效管护上深化调研协商,推动“藏粮于地”战略走深走实,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来源|人民政协报